康之馨
大多数疾病都会有一些前期表现,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前期表现来判断自己是否患了某种疾病,心衰也不例外。心衰的全名叫做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出现障碍,导致心室出现问题的一种综合疾病。全世界每年因为心力衰竭死亡的人不在少数,这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所以,通过某些方式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心衰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具体症状,有助于对症下药,及早诊治。美国“关爱网”最新载文,总结了心衰的10大主要症状。
心衰的10大主要症状
1.气短(特别是睡觉或躺下时)。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2.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这是心衰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3.感觉衣物和鞋子过紧。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浮肿的标志,而浮肿是心衰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浮肿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腰围莫名突然增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得又圆又胖,都应当心心衰。
4.心悸或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快、心律不齐、心悸等是心衰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跳过快过猛,往往会同时伴有恐慌似的紧张感。其他类似心律不规则问题,包括房颤和房扑,如不及时治疗相当危险。
5.食欲不振。饭后很长时间仍然有饱腹感,可能同时伴有恶心、便秘、感觉胃部不适或腹痛。胸腹部有压迫感,吃东西后感觉不适。疲劳也会导致心衰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觉很累。
6.头昏头晕。头昏或头晕目眩是心衰最常见问题,患者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常见并发症状还有恶心或晕车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齐,应及时就医。
7.焦虑不安。呼吸急促、思绪不停、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都是焦虑的迹象。有些患者会把焦虑或压力误当成主要原因,忽视心衰。
8.咳嗽。咳嗽也是心衰的一大症状,但是容易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心衰型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那样多发生于嗓子,有时会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并可能带有血丝。心衰更容易导致干咳,平躺或者起身的时候,咳嗽加重。
9.容易疲劳或始终感觉浑身乏力。用力时或用力后,患者气喘吁吁或感觉喘气困难。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让心衰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开始产生“下沉感”,之后变得焦虑且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大多数心衰都会有不舒服的表现形式,也有等级化分,一般来说,高血压、冠心病和风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心衰的可能性会偏大。心衰的等级分类一共有四个等级,分别是正常,轻度减低,中度减低和重度减低。
心衰症状轻重可分为4个等级
正常:是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有规律,一般程度的体力劳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比如感觉十分疲惫、全身乏力,甚至呼吸困难、头晕等现象。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出现,则表示人的心脏是正常的,没有出现心衰。
轻度减低:心脏表现轻度减低则说明在一般的体力劳动中受到了限制,比如散步、闲逛等行为使人感觉不适,但只要稍作休息,就能够马上恢复正常,没有丝毫问题。但中度体力劳动后会很难受,呼吸困难、心脏绞痛难以忍受等等,这些活动包括跑步、连续爬楼梯等等,同样需要稍作休息,等待症状慢慢消退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中度减低:心脏表现中度减低比轻度减低来得更加强烈。人们进行体力劳动明显受到限制,即使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不良反应也不会完全消失。体力劳动方式和前面提到的轻度减低的中度体力劳动类似,这对于生活产生了些许影响。
重度减低:这意味着人完全不能够进行任何体力劳动,只要稍微行走都会感觉呼吸困难,气喘不过来,十分辛苦,这是严重心衰的表现。这种症状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身体机能比较脆弱,加上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心衰相对比较严重。
以上这些情况基本上就能够判定自己是否患有心力衰竭,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之后,医院进行化验检查,检查心脏的大小、各瓣膜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平常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因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主要以预防为主。
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不是一种特殊疾病,而是指心肌缺血的一种状态。大多数人没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大约5%的普通人群、大约70%的冠心病患者和大约9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都有心肌缺血。
即使在这5%左右的“普通人”中,大多数人也有患冠心病的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症。
可见,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冠心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直接相关。
我们人类似乎特别容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我国古代人在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上与现代人有很大不同,但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这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家庭中任何患有冠心病的人都应该特别注意预防这种疾病。
冠心病也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心脏病。所有45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
这些高发病率的人最好每年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状况可以间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部位狭窄的程度。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也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吸烟、饮酒、高热量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都容易患冠心病。肥胖的人比正常体重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和心肌缺血。
防治心衰,我们该怎么办?
由于心力衰竭时,心脏扩大,压力增高,会促使心脏分泌脑钠肽(BNP)。所以通常情况下,心衰的检查会先查BNP这种心衰标记物,在排除肾功能不全、高龄的情况下,如果其数值大于,就要怀疑心衰。
心衰患者心脏动力不足,射血分数会有所下降,当射血分数小于35时,容易发生猝死。如果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射血分数仍然低于35,就需要佩戴除颤器,可有效抑制心脏乱跳,预防猝死。
凡是能够危害心肌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都可能引起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及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衰。积极预防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能降低心肌损伤风险,预防心衰。
中医说“红色养心”,常吃红色食物有助于保护心脏,如西红柿、红枣等。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可以辅助降血脂,阻碍坏胆固醇被氧化,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红枣含有的环磷酸腺苷,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辅助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怎么治疗心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等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动态测定BNP/NT-proBNP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治疗后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应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
(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1)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消除心力衰竭诱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2)改善症状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3g/d)。②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高[.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5)监测频率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出院后每两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并复查血液生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病情稳定3个月且药物达到最佳剂量后,每月复诊一次。
缓解心衰症状的奶
经常喝骆驼奶的人,会感觉到浑身有劲,这是因为骆驼奶有增强肌肉力量的作用。心衰病人常喝骆驼奶,对增强心肌的力量也是有帮助的。对心衰病人来说,骆驼奶虽然无法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有助于缓解症;尤其是对呼吸困难的心衰病人,喝上一、两个月以后,呼吸能够渐渐顺畅。
从循证医学的数据显示,一些只能坐着睡觉的心衰病人,喝一段时间骆驼奶,能够躺下睡觉。这对缓解病人痛苦来说,可谓是个不小的功劳。
总之,慢性心衰重在预防!
根据自身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的慢性心衰并不可怕!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fa/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