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读作:dàn)中穴隶属任脉,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经属任脉,亦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任脉之会。膻,指胸部;中,中央。膻中穴能为人体提供最重要的物质就是气。所以,但凡与气有关的疾病,如气机郁滞,气虚等病症都可以找中穴来医治。
气血特征:任脉之气在此吸暖胀散。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暖燥之气。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暖下行天之上部。
功效主治: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作用,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要用于心肺及乳房疾患等:如胸痹、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咯唾脓血、产后乳汁少、乳腺炎及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贲门痉挛、小儿吐乳疾患等。
《黄帝内经·素问》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意思是说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令官,如果出现胸闷、心郁的情况,按摩膻中穴这个穴位就可以驱散心中的郁闷之气,让心情变得愉悦。
膻中穴隶属于任脉,在人体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它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等条经脉交汇处,堪称中医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同时膻中又是八会之气会穴,是身体气运行的一个大关口,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的情况,如肺气上逆、心气血郁滞,肝气郁结,打嗝呃逆等。
很多时候人一怒,一急,气就容易往胸口跑,往膻中穴堵,造成了拥挤,堵在胸口,十分的难受。这时揉一揉膻中穴,可以给淤堵的气一个出口,顺畅的流动,从而改善情绪。
可见膻中穴是我们的“开心穴”,心情不好时,艾灸,按摩,拍打它,不良情绪就随之排出去了。
膻中穴能让我们情绪愉悦,可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揉膻中穴次,能让您每天都心情愉悦。如果再配上华盖穴,还能起到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膻中是上气海和下气海互相照应的。如果中气不足或者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到下气海,进而影响到全身。所以说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联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感冒发烧时,配合其它穴位的按摩,是最好的退烧方法,特别是小孩发烧,又不想服用太多抗生素时,这是最好的选择。
膻中位于两乳连线的正中点,它在胸部的正中,是胸部开合的枢纽,总管一身的气,又被称为“气海”,是人体“四海”之一。胸部的大多问题,都可以由膻中这个大穴来解决。
胸部有哪些问题?乳房在胸部,乳房太小是不是胸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按揉膻中来解决。膻中是丰乳要穴,它不但能丰乳,还能纠正乳房不对称等问题,而且对胸闷、气喘、胸痛等症都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描述: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立即毙命。虽然这只是小说家的臆想,但膻中穴的确是人体保健的要穴。
膻中穴不能够轻易碰的,其实膻中穴只是不能够外力重击,选择中医的调养方法比如艾灸,拔罐,甚至针灸都是可以的。而且经常的对这个穴位进行调理,对于身体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女性,比较容易肝郁的话经常按摩膻中穴可以疏肝止郁,如果膻中穴不小心被击中后,就会导致人体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因此在专业的搏斗上面,膻中穴也是一个死穴位置,跟太阳穴一样是要避免被击中的,如果被击中,甚至会有一招ko的情况,因此我们大家要注意保护好这个穴位,在平时的时候也注意不要磕碰到它。
一般来说,中医都调理养生体系里面,只要是多个经络交汇的穴位那么一定是日常的保健养生大穴,膻中穴也不例外,虽然它不能够被外力重击,但是平常的保健养生方法是不受影响的,因此我们家平时的时候可以多按一按推一推膻中穴,这对于身体是有好处的。
道家丹田之说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中丹田在心部,就是指胸口膻中穴,即两乳连线的中点位置,也叫乳溪。属于天地人中的人,心得放端正了,它是人体生命的核心部位,支撑着整个形体,就连脑部也得靠它来供应养分。因为中丹田靠近肝脏,肝藏血,女性练功以静养阴血为主,所以女丹功多要求女性意守乳溪。中丹田内有胸腺,可以抑制人衰老。长期守中丹田,胸腺分泌旺盛,可以预防衰老以收驻颜养颜之效。
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处。膻中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此外,膻中是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聚会之处。它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膻中穴位于人体胸腺的部位,可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活动。而点按该穴后可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还可以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经功能。现代医学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在临床上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支气管炎、胸膜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呃逆、呕吐、食道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悸、心肌缺血缺氧等)以及产后缺乳等病证的治疗。
而我们平时常按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产妇灸膻中则可催乳。
膻中穴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由于它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另外,现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法,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
除了上述病症之外,艾灸膻中还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调理气机,让孩子不易生病;延缓衰老,防止衰老过快。下面一一详解。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容易生病,对此民间称之为“体弱多病”,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往往并不算体弱,筋骨骨肉的成长都比较好,只是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气机不利,给外邪以可乘之机,或因为气机不利而导致脏腑功能出现异常,而并非阴阳虚,先天不足以致元阳衰的情况则更加少见。
因此,保健的重点在于调理气机,即在于硫通,而非补养。前面我们]说过,艾灸膻中能够调理气机。方法为:悬灸,感觉以温和为度,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可以连续数月,也可以隔月进行。如果体质明显好转,即可停止灸疗。
接下来再说一说灸膻中延缓衰老。老年朋友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即感觉自己某段时间衰老得特别快,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比平时更迅速地流失了。但只是一个笼统的感觉,没有具体的症状,到医院检查也没什么问题。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气血流失,而是气机失调造成的假象。人进入老年阶段后,会有一个逐渐的气血亏虚,但除非出现外伤或重大疾病,否则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出现突然间大量丢失气血的问题。
咳嗽迁延不愈,可艾灸膻中穴缓解
每到春天,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只要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寒了。受寒,往往就是肺上受寒,肺为寒所束,往往就会影响呼吸的顺畅性,更为甚者,肯能还会引起咳嗽。
肺与心、心包同属上焦,都在膈上。当肺受寒后,这个寒气也会对同在上焦的心包造成影响,心包也可能因此而受些寒气。到傍晚时分(晚上7~9点),自然界的寒气开始加重,肺上积的寒这个时候其作用就开始显现出来。而此时又是心包经的王时,心包却因为寒的影响,它的阳敷展不开来,所以胸口就会因此而有窒闷感,这种窒闷的压迫感又会对肺形成影响,因而就引发了激烈的咳嗽。
出现这种咳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寒气的笼罩,要缓解这种寒气引发咳嗽的症状,就是要驱除寒气。而驱除寒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艾灸。因为胸口有窒闷感,要将窒闷感与咳嗽同时减轻,那就最好灸‘膻中’穴。
再说,现代人工作强度大,运动时间少,也容易出现心阳不振、肺气不足等现象,不时的感觉胸前有不适(如窒闷等),少气懒言等,如果有机会能不时的灸灸膻中,扫除上焦的阴寒,身体岂不更健康!
艾灸膻中穴的方法,既有明显的效果,又没有风险和痛苦,所以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窦性心动过缓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范畴,临床以心悸、胸闷乏力、脉迟或结代为主。心气不足,阳气虚衰是本病的根本。心为阳脏,心阳得不到温煦,则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致心脉瘀阻,血脉运行不畅而见脉来迟缓。
阳虚则阴寒甚,故见胸闷、气短、畏寒等症。中医学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能“代心受邪”。《灵枢?邪客》日:“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故选用膻中治疗心之疾患。
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的作用。《医学入门》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现代研究提示艾灸通过艾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燃烧后产生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借助灸热再通过腧穴深入体内,使血行旺盛,刺激感觉神经可引起反射,作用于血管、神经可促进新陈代谢。艾灸膻中穴可以振奋心阳,使血脉运行通畅,脉动有力。
灸膻中穴,远离乳房病。
膻中穴对男女都有好处,但女性可能更加需要,因为膻中穴属任脉,更贴近女性,最重要的是,膻中穴靠近女性乳腺,而乳腺问题,堪称现代女性第一大问题。
女性孕期、产后、哺乳期、例假前后等时间,情绪常常受到影响,使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良情绪聚集,出现“气滞”,引发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缺乳等一系列的问题。因而中医学常将膻中穴作为预防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疾患必用的穴位,通常有了乳房问题,膻中穴一般都会作为艾灸的主穴之一。
膻中穴是丰乳要穴。不但能丰乳,还能纠正乳房不对称等问题。经常按摩膻中穴,能使乳房与胸中之气相通,也能使乳房之间的气脉更加相通,胸闷、气喘、胸痛的问题会消除,丰乳丰胸的愿望不久也会实现。
女性胸部发育不好,乳房比较小,易松垂,可以灸一灸膻中穴。这个穴位气足了,胸部就挺起来了,乳房也就挺拔了。哺乳以后的女性也是一样的,灸了膻中以后,喂奶导致的胸部下垂也会好很多。坚持1-2月,通经活络,增生、炎症、囊肿问题缓解,气血循环通畅,胸部挺拔,能有效解决乳房下垂等问题。常
刺激膻中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较为常见。灸膻中具有理气活血,宽胸利膈,宁心安神,健胸丰乳,催乳等功效。现在临床常用艾灸膻中的方法来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冠心病、心痛、心律失常、乳腺炎、乳腺增生、食管炎、食管痉挛、梅核气、肋间神经痛、肺痨等症。一般来说,艾灸膻中,如果艾炷灸的话,须灸3-5壮;如果用艾条灸,则须5~10分钟。
膻中穴的艾灸与按摩,操作方法用大拇指先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再逆时针方向按揉,每次各30下,动作要缓慢、均匀、有力。
怎样才能很好地刺激膻中穴?方法如下:
①揉法
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定在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握空拳,腕关节轻轻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使着力部分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作反复不间断地、有节律地、轻柔缓和地回旋揉动,次左右。
揉的时候请注意:四指并拢,然后用指头肚儿轻轻地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或者从上到下摩,千万别从下向上推!
②擦法
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续5~10分钟。
③推法
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推2分钟左右,每天2~3次。
④敲法
双手在胸前合十,以手腕作高频率屈伸式的摆动带动大鱼际侧部着力,对着膻中穴处,快速而有节奏地敲击。
⑤艾灸
每次30分钟左右,每艾灸10天可休息1~2天。
除此之外,膻中穴还可搭配其他一些穴位艾灸:
除此之外,膻中穴还可搭配其他一些穴位艾灸:
配曲池穴、合谷穴,辅助调理乳腺炎;
配中脘穴、气海穴辅助调理呕吐反胃;
配天突穴调理哮喘;
配乳根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少泽穴,调理产后缺乳;
配肺俞穴、丰隆穴、内关穴调理咳嗽痰喘;
配厥阴俞穴、内关穴调理心悸、心烦、心痛。
膻中穴作用良多,不艾灸的时候,也别忘了揉一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fa/1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