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室中的QFR系统(博动医学提供,拍摄于中医院)新一代AI-QFR技术,仅需1幅造影,1步计算,1分钟内就可以在超快速自动完成冠脉主支与分支的FFR评估,诊断精度相比常规冠脉造影结构学诊断提升了33%,提供冠状动脉狭窄更精准、更快速的诊断方案。除此之外,它还具备PCI手术导航功能,帮助医生快速准确规划支架植入位置、植入数量、支架的尺寸选型,以及预估支架植入的效果(虚拟支架),AI-QFR还可以早期识别潜伏的高风险病变,预防更多急性心梗的发生。即使是在导管室,也可以实现实时分析,无缝衔接实际临床工作。先产品,后创业“和涂老师一起创业解决一些临床问题,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了”。带着产品销售经验,从大外企投身到一个需要从临床需求出发,打造从研发、产品转化、获得许可再到市场销售这样一个完整闭环的创业公司中,这对刘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也充满挑战。博动医学创办于年,由QFR发明者涂圣贤教授、和拥有十余年美敦力市场和销售经验的刘冰共同组建。随后招募了来自GE、西门子、思科等大外企的高管团队。据博动医学创始人刘冰介绍,创办这家公司的契机是涂圣贤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QFR技术,刚好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将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落地、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百姓,博动医学就此成立。“创业,是真正地用手里的技术去解决临床问题,考虑更多的是临床以及社会需求。面对这些需求,手里的技术如何解决临床问题、怎么去落地、产品化以及市场化?想的东西、站的起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刘冰告诉生辉,“尤其是博动医学的QFR技术,是从无到有的自主创新产品,市场销售和推广更需要从教育市场开始,每一步走得都不是特别容易。”涂圣贤教授在公司里更多的是以技术研究人员的身份带领研究团队,同时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带领实验室团队做早期研究。在博动医学的努力下,QFR技术已于年获得欧洲CE认证;年7月,作为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成为首个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国产冠脉功能学和PCI手术导航系统;年,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共拥有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60余项。也是在QFR获得NMPA上市的同年,博动医学完成了A轮融资,之后每年都有资金的注入,可见资本市场对博动医学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团队实力的看好。(来源:生辉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截至目前,QFR技术已经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家医院,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万多例临床验证,也是全球唯一完成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无导丝FFR技术。相比“金标准”,QFR准确度几乎一致,同时额外获得了精准手术导航与规划,但检查费用仅需其1/3,提升冠心病诊治水平的同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首创技术在握,刘冰对未来充满信心,“国际市场同样是我们的目标,把这一技术推广到整个泛血管治疗领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QFR已在冠脉领域实现商业落地QFR等创新产品由于没有同类产品对比,需要申请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物价),在过去一年内,QFR检查术已陆续获得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国内十余省份对批复,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体系,已形成商业闭环,在国内医院装机应用。在行业内至少领先其他同类产品两年以上。据悉,医院和企业耗费数月时间完成单一省份的审批。年,初代QFR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后,中华医学院心血管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医院高润霖院士,中华医学院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医院院长韩雅玲院士等专家领导共同揭幕了QFR产品在国内的首次上市,并表示该产品的上市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冠心病精准医疗的进展。图丨年QFR中国上市会,高润霖院士、韩雅玲院士、徐波、陈韵岱、乔树宾、陈良龙、郭丽君、贾海波等出席年,第二代AI-QFR产品获批上市后,在本次上海市心血管人工智能与冠脉生理学大会上,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亚珠院士等再次揭幕,葛院士表示由涂圣贤教授团队和博动医学公司合作研发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QFR技术,可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为患者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定量的标准,未来一定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图丨年AI-QFR中国上市会,葛均波院士、陈亚珠院士、钱菊英、赵强、徐波等出席(右一:博动医学CEO刘冰,右三:涂圣贤教授)临床医生对新技术的认可度仍需高证据水平的临床证据支持。通过影像计算获得的FFR冠脉生理学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技术,受到各种算法模型、系统鲁棒性、临床可行性等的区别,仅通过一致性评价无法让多数临床医生去认可和使用此类产品。高证据水平的临床预后研究和RCT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仍然是让医生去认可影像FFR临床价值的必经之路。同样的,由于技术路径的不同,某单一技术的临床证据也不能被用于证明其他影像FFR产品的临床价值。因此,每个厂家通过不同技术实现的影像FFR技术都需要得到高水平临床证据才能被临床所广泛接受,而这往往是国内创业公司所缺乏的。据统计,博动医学在临床证据积累方面处于全球影像FFR类企业的领先地位。QFR产品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完成的60多项临床预后研究证明,其指导下的PCI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正在进行中的由中医院发起的全球首个无创FFR的RCT研究—FAVORIIIChina研究,通过在国内26医院的真实世界数据,将用全球最高证据水平直接证明QFR对患者的临床获益和卫生经济学价值。这将极大提升临床医生对于QFR产品的认可度,从而推动QFR技术进入各国的介入指南。从初代QFR到AI-QFRQFR最初的研究成果于年以原创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心血管知名杂志JACC介入子刊上,彼时该技术名为FFRQCA,也是国际上首创了基于冠脉造影的计算FFR技术,其实相关研究早已从年开始。那时的FFRQCA技术仍然需要使用微循环扩张药物充盈血管,操作较为复杂,并且计算时间为10分钟左右。尽管现在看来耗时较长,但相比于当时美国HeartFlow公司开发的FFRCT技术则快了不少,当时获取FFRCT结果需要数个小时。验证了FFRQCA的可行性之后,涂圣贤教授及其团队着手对其进行优化迭代。在采用全新的计算模型之下,不再需要药物辅助,同时QFR计算时间再次压缩。此时,真正的QFR成形,也就是第一代QFR技术:采用同一血管的两幅角度差大于25度的造影图像,通过算法重建整条血管的三维模型,再结合血流动力学计算得到整条血管上任意位置的QFR值,仅需要4分钟。第一代QFR产品于年获得中国NMPA三类注册证,也是中国首个批准的国产FFR产品。对于QFR技术,中医院徐波教授代表FAVORIIChina研究团队在年TCT大会上公布了研究结果,证明QFR在对冠脉功能学狭窄诊断上与“金标准”FFR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准确度高达到92.7%。与冠脉造影诊断方法相比,用QFR技术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提高了33%。图
QFR评估系统工作流程(来源:博动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fa/1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