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治疗进展 >> 正文 >> 正文

25岁女演员跨年去世,98年女生加班猝死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1-4-17

?点击“瑜伽微学”→点击右上角“...”→选“设为星标★”

年的第一天,许多社交平台都被一则让人意外的消息刷屏:

《巴啦啦小魔仙》的扮演者、童星孙侨潞,在跨年夜意外去世。

去世的时候,她才25岁...

孙侨潞的妈妈在微博上证实了这个消息,并透露了孙侨潞的死因:

心梗猝死!

“从前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闻,并没有放在心上。

可谁知道,这种事情竟然会发生在自己的女儿身上。”

或许我们并不是《巴啦啦小魔仙》的粉丝,我们的童年也没有孙侨潞的身影。

但看到这样一个年轻、鲜活、可爱的生命,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离开了,还是会感到震惊、哀伤。

更让人难过的是,孙侨潞去世前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缩影。

从她发在B站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常常凌晨三点才忙完工作,一边洗漱一边试图通过网络和朋友们、粉丝们聊聊天。

过去一年她曾经医院。一般来说,实际年龄比身体年龄大四岁就算是身体质量比较差了。医院的检测,她的身体年龄是39岁。

而这一切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参加艺考的时候,为了保持体重符合艺考的标准,她吃了很多减肥药,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在美国读书期间,长期的压力,让她患上了焦虑症、抑郁症。

曾经有两次轻生经历,还好都被救回来了。

她也在感慨,24岁之后能明显感到自己的抵抗力在下降。

说到后面,孙侨潞眼里都是泪花,劝粉丝们真的不要再熬夜了。

或许是这些经历让孙侨潞感慨健康不易,在她12月底发布的最后一条视频的结尾,她还劝所有的粉丝对纹身这件事要慎重,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毕竟人生很长,你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

虽然说要及时行乐,但是毕竟身体是父母给的。

还是要谨慎一些好,小心不让你回家。”

一语成箴:

就在孙侨潞说完这段话五天后,在跨年夜的晚上,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熬过了最难的,却没有看到第一个阳光闪耀的日子。

都说人生无常,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所以要珍惜当下。

可惜已经认识到这个道理的孙侨潞,永远没有机会去珍惜她的当下了......

正如孙侨潞去世前,身体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其他人的心梗意外发生前,也常常是有征兆的。

就在刚刚过去的30天里,就有两则“过劳死”的新闻上过热搜。

一则,是12月4日,某电器品牌福州分公司的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大会期间猝死。

家属称法医鉴定为过劳死:“一个人被安排两个岗位,早出晚归,双十一期间没有休息,他说很累”。

一则,就发生在昨天,某电商平台的一名员工,在凌晨1点下班回家的路上猝死。

而去世时,她只有23岁。

23岁,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进入社会,得到了一份外界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

但她的生命就在这样充满期待的年龄,戛然而止。

网传她去世前已经超负荷工作很久了,做13天休息1天是常态。

令人意外的是,她去世后,网上出现了一则疑似其公司账号的回应: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这段回应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全是漏洞。

难道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天生就比上一代的人更喜欢拼命、更喜欢熬夜、更愿意冒着心梗的风险天天加班吗?

不,当然不是的。

所谓的可以“选择安逸日子”的人,“可以控制自己努力”的人,只是少部分的幸运儿。

更多的人,之所以每天那么拼命的工作,不是因为享受所谓奋斗的快乐,而是被生活所迫。

上有老、下有小,从房子到孩子,从教育到医疗,只要想要体体面面地活着,就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心安理得地“选择”安逸的日子呢?

越是没有选择资本的人,才越会“心甘情愿”地加班。

退一万步说,就算写字楼里光鲜的员工们是“自愿”的。

那其他为了避免超时一个订单、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员们,是自愿那么疯狂地送单的吗?

那些拿着微薄的薪水,但却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压力的工人们、基层人员们都是自愿拼命的吗?

或许意识到这样的发言太残酷,疑似公司账号秒删了这条回答。

可惜,这并不能抵消人们因这位女生去世而产生的愤怒和怀疑:

公司要干多大事儿,就雇佣多少人。

事儿多了干不完,就多雇佣一些人。

让员工为了所谓的宏大目标,无限制地加班,这就是对员工的一种剥削。

不要把人“累死了”,还在一边说这种“努力是她自己选择”的!

除了控诉压榨员工的公司,我们自己也反省“心梗猝死”背后的时代心理。

人们工作、追求财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但现代人的生活似乎已经反过来了,努力活着,只是为了继续工作、追求财富。

为此,就算长远来看会牺牲掉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短期内也会在所不惜。

不到身体真的敲响警钟、意外来临时,就无法清醒和停止。

这就是马克思所论证的,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

人本身不再是目的,而成了达成目的的手段!

之前在网上流传了这样一张照片,标题是“北京地铁里的年轻人”。

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从他们的姿势、他们的白发上,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疲惫。

毫不夸张地说,未老先衰,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特征。

与此相对的,预防心梗,则成为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根据国家心血管中心最新的年统计报告,

高血压、冠心病等以前老年人才有的病,正迅速蔓延到年轻人中,癌症年轻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有资料显示,中国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万人,每年猝死的人数多达60万,平均每天就有人猝死。

这很悲哀,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对个人而言,在没有办法改变时代、选择安逸的情况下,意识到心梗离自己有多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才是正解。

不幸中的万幸是,心梗猝死,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比如,心梗的常见诱因,除了“气候突变”,大多是人可以主动预防的。

比如,情绪激动、劳累过度、大量吸烟、饮酒。

心梗发作前,身体也会有一些症状在预警:

比如胸痛、胸闷、伴有背痛、双上肢不适、多汗。

常常在活动时,或者夜间休息时突然发作。

这些都是心梗发作的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

比如牙疼、肚子疼、右肩部疼痛,比较容易被忽略,很难和心梗联系起来。

所以,医生们建议,如果有以上的状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又或者是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抽烟、饮酒的人群。

如果出现了胸部不适、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立刻就医。

另外,需要大家清楚的是:

当血栓堵住了血管后,心肌细胞会因为缺血而坏死,这种坏死是没有办法恢复的。

所以在90分钟内尽快地疏通血管、恢复供血,是救命的关键。

可是临床急救中,很多家属会犹豫和疑惑,质疑医生们的判断,耽误了救助时间。

这也是医生们希望对大众科普的:

医院已经下诊断,是心源性猝死,就尽快签字同意手术。

最后,改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心梗猝死的关键。

从高以翔到孙侨潞,从基层员工到互联网富豪,心梗不会因为个人的身份和财富而区别对待,只会因为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而选择降临。

不要用熬夜的方式去拼工作,更不要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如抽烟喝酒、大吃大喝的办法去发泄心理的压力。

点个在看,和家人朋友们分享这一份警醒。

希望年,我们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过最健康的生活。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jz/9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