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食疗 >> 正文 >> 正文

常用心血管药物用药常识与常见问题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1-12-5

以下文章来源于“壹点养康”,作者:解忧君

近期总结了一些心血管药物的用药常识和常见问题,请各位朋友对照评估一下,自己对药物的认识和药物应用是不是存在问题?

降压药物

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五大类: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受体阻滞剂(BB)和利尿剂。

钙拮抗剂主要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也有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以氨氯地平为例,哪个品牌的厂家无所谓,只要血压控制好就行。即使没有氨氯地平,类似的药物也包括硝苯地平、西地平,非洛地平、贝尼地平和尼群地平。

很多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一些药、品牌或者厂家的药没了,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完全没有必要。就降血压的范围或效果而言,不能说哪个好太多。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用的好,用的得当,适合自己。如遇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如肥胖)、慢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

虽然国外一些指南并未将-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但如果患者有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或快速心律失常,-受体阻滞剂仍是主要或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剂(利尿剂类抗高血压药)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在欧美国家应用广泛,甚至被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原因是利尿剂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并不逊色于其他任何降压药,水肿和心力衰竭的患者更适合。

利尿剂是最好的配角。当利尿剂与ACEI或ARB药物联合使用时,降压效果更好,副作用得到抵消。没用过利尿剂的话,不能说某人是高血压难治或难治。

缓解心绞痛的药物

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包括: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称为“洛尔”的药物;硝酸盐,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某些情况下,如冠状动脉痉挛,钙拮抗剂是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主要甚至首选。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大家都很熟悉,是缓解心绞痛最快速有效的药物。硝酸甘油有舌下含片、气雾剂、注射剂、贴剂等。气雾剂不一定比片剂好。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明任何硝酸盐,包括硝化甘油,一定能挽救生命,降低死亡风险。

受体阻滞剂不仅能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还能预防心肌缺血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源性猝死,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和再梗死,是改变预后的药物。但-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必须遵医嘱,患者难以掌握。

硝酸盐不是救命药,也不能拯救心脏。为了挽救心肌和生命,必须进行介入治疗,打开堵塞的冠状动脉,越快越好。

降血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不仅是调节血脂、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药物,也是主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可预防和抑制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防止斑块不稳定和破裂,预防斑块破裂引起的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血管事件。

因此,即使血脂不高,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有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的患者,也应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也应常规用于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易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无论血脂水平是否升高。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区别在于降低LDL-C的幅度,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最强。他汀类药物的具体使用主要基于患者的风险程度和基础血脂水平(主要是LDL-C)。

对于极高危患者,如上述已发生心血管事件且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高危患者,LDL-C值下降应达到18/50,即应降至1.8mol/L以下(相当于70mg/dL),或至少50%。

如果单用他汀类药物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则应添加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如果血脂不达标,第三种选择的药物是PCSK9抑制剂,一种能有效降低LDL-C的单克隆抗体,一个月可以注射一次。

除了胆固醇,血脂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甘油三酯。降低甘油三酯的主要药物有“非诺菲贝特”

—THEEND—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sl/1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