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芳华,筑梦健康——第十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于年12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为了进一提升我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改善患者整体临床结局,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联合主办、华润生物医药独家支持的以“挽救心肌从溶开始”为主题的STEMI溶栓治疗规范化提升行动项目启动会也在会议期间召开。
启动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医院葛均波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上海医院方唯一医院高传玉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共谋项目有序开展。本文整理会议重点内容并与读者分享。
与会专家项目启动会合影
院士寄语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深化AMI救治“三全模式”
葛均波院士发言
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强调,胸痛中心建设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行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各医疗机构的快速执行落地下已取得显著成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医院院内绿色通道总体已十分成熟和通畅,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断前移溶栓启动的关口才能真正缩短心肌缺血时间,这也是下设胸痛中心单元的目的,希望通过单元覆盖到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AMI救治“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也是本项目的初衷和根本。感谢华润生物医药这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贡献的力量。殷切期待本项目在各方专家同道的携手努力下收获满意的成绩!
会议致辞患之所急,国之所需;力之所及,应时而为
方唯一教授发言
方唯一教授在致辞中对本项目高度契合我国国情需求的积极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对华润生物医药的大力支持予以诚挚感谢。方教授强调,国内胸痛中心的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已历时10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领导下,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展得非常成熟。但必须正视的是,高达80%的患者源于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向基层下沉刻不容缓,否则AMI总体救治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无法施行急诊PCI时,在黄金时间内积极、有效的溶栓治疗可达到与PCI相当的疗效。过去,受限于优秀溶栓药物的可及性,我国AMI溶栓治疗未能大力普及和推进。现在,以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为代表的新一代溶栓快速、再通率高、安全便捷的溶栓武器相继出现,溶栓治疗的规范化水平提升将更加有力,这也是改善我国急性STEMI总体临床结局的关键举措。因此,本项目的创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李建青先生发言
华润生物医药常务副总经理李建青先生在致辞中对业内专家长期以来对华润生物医药的认可与支持予以衷心感谢,并表示,为医患提供有效、可及的药物是民族制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期望并相信本项目的开展能使更广泛的病患受益。未来,华润生物医药将继续秉承企业宗旨,在国家政策驱动和支持下,在临床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继续研发和生产出更多这类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用得上的好药,服务患者,造福社会!
项目介绍覆盖三大梯度,聚焦三个层级,借力四维支持
管小玉主任发言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总部办公室负责人管小玉主任翔实介绍了本项目背景、目标、整体规划和溶栓治疗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且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AMI救治不及时、医院救治水平参差不齐等严峻现状不容乐观。对于急性STEMI,鉴于不同区域医疗条件的不均衡,溶栓医院的首选方案。但基层医生对溶栓尚存在诸多顾虑和误区,规范化和标准化亟待提升。本项目将覆盖院前溶栓、院内溶栓+PCI、冠脉内溶栓PCI三大梯度,每个梯度内围绕技能培训、团队组建、中心建设三个层级,充分利用软件、硬件、线上、线下四个维度的工具支持,全面提升AMI救治水平。
专家观点前移溶栓关口,缩短缺血时间,赢得生命时机
陈玉国教授发言
医院陈玉国教授指出,再通率有限、顾虑出血并发症风医院溶栓治疗效果的两大主要因素,医院常常是AMI患者救治的第一窗口,前期的良好溶栓对后续的深入治疗也具有重要基石作用。本项目对提升各地区、各层级医疗机构溶栓治疗水平同质化极具价值。
杨丽霞教授发言
解放军第九二〇医院杨丽霞教授谈到,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尽量缩短患者心肌缺血时间、提高早期再灌注率。但大多数AMI患者第一时医院,无法施行急诊PCI。因此,充分利用新型高效价比的特异性溶栓药,将高效的溶栓治疗尽快医院刻不容缓,本项目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袁祖贻教授发言
西安交通大医院袁祖贻教授认为,我国宏观的AMI救治体系与西方国家差距仍很明显,从首诊医疗接触到血管开放的时长还亟待改善。从“溶”开始是最易实现和最关键的环节。
马礼坤教授发言
中国科学医院(医院)马礼坤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对溶栓治疗的重视度还有待加强,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此前缺乏合适、有效的溶栓药物。第三代高性价比溶栓药物的推广,不仅可使患者直接获益,同时也能产生溶栓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sl/1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