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
(视频中患者所患的“脑干出血”为心脑血管疾病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血脂异常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发病因素。
中国人的寿命有三大杀手,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癌症)及帕金森病。据健康大数据显示,中国人的人均寿命现仅居世界排行榜的第83位,有70%的国民有过劳死的危险,大约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因心脑血管问题引起的疾病也不容乐观。目前,中国约1亿人患有高血脂,2.7亿人患有高血压,万人患糖尿病,以及超过2亿的肥胖症患者。
上亿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每年约有万人病逝,占了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0%。且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复发率较高,经治疗存活下来的患者,可能有丧失劳动能力及重残的风险。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的成功率不到1%。因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等诱因,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当代中青年人身上。而媒体、警察、医护人员、IT从业者、学生等职业,都出现在了高危的“死亡名单”之上。
本文将从:
·心脑血管疾病病因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患病后的保健
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疾病解析。此外,也会从重大疾病保险的角度为各位看官们说明,当涉及到心脑血管疾病时,什么样的保险才是好保险。
01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寿命三大杀手之一,主要有以下6个发病因素,分别是:高血压、血液粘稠、吸烟、酗酒、糖尿病以及其他因素。
●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血液粘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因此越来越不稳定。此外,过量饮酒、摄入太多的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再加上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一系列的因素直接导致了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和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
吸烟作为一种不健康行为,也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烟碱可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以导致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
●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计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的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其他因素
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02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高发高危性疾病,是保险中也是重点保障内容。从目前市面上的重疾产品来看,轻症、中症、重疾的条款中,都会包含心脑血管疾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种常见且较为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
心绞痛按症状可分为典型心绞痛和不典型心绞痛两类。当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刻休息,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如果是较重的发作,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医院进行检查。这里推荐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此外,因心绞痛可能会加重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等重疾,所以心绞痛患者平时需格外注重自身的身体状况。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通常被理解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无ST段抬高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过去称非Q波梗死)。
心肌梗塞在保险条款中,一般是以轻症疾病的“不典型心肌梗塞”,以及重大疾病中的“急性心肌梗塞”出现的。此外,心肌梗塞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疾病。
★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一般指一般指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慢性心衰的患者大多数有心脏病病史,针对病因治疗将显著改善心衰预后。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病是年轻者心衰的主要原因。收缩性心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积极重建血运可防止心衰的发展和恶化;舒张性(或射血分数正常)心衰常见病因为高血压,控制血压极其重要,否则心衰进展迅速,也可诱发急性心衰。
慢性心衰(CHF)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
★脑卒中
“脑卒中”也可以理解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是高于心脏病的,因其发病率高,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目前对于脑卒中最好的措施就是提前预防。除了禁烟、饮食少盐、多运动外,提前规划足额的带有高发轻中症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也提到过保险条款对于脑中风所引起的中度脑中风后遗症及脑中风后遗症这两种疾病的赔付标准(不记得的伙伴可以翻看历史文章哦!)。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最可怕的一点或许就在于它的目前无法根治上面。因为其特殊性,许多患者在患上此病时,也会导致相应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
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至于环境因素方面,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在重大疾病保险的条款中,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大概有4类,分别是:慢性复发性胰腺炎、严重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糖尿病导致单足截除、糖尿病视网膜晚期增生性病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Ⅰ型糖尿病是儿童的高发性疾病之一,所以在为宝宝配置保单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带有少儿特定疾病的重疾保险。
03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患病后的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因死亡率高,缺少有效治疗方式,所以对其的预防和防止再发病就尤为重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分别指发病前的预防和防止再次发病的预防。预防方式主要为三类:饮食管理、体重管理、运动管理。
■饮食管理
平时饮食要清淡,多吃瓜果素菜及坚果;多吃豆类及五谷杂粮;限盐少油少糖少肥肉;适量摄入奶类、大豆、坚果、鱼虾类、蔬菜水果,谷物及蛋类实物。
■体重管理
将体重指数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
■运动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进行如: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日常体力活动如:爬楼梯、走路、户外徒步、拖地等也不能少。与此同时,我们要做到少看电视、打牌、玩游戏等久坐不动的活动。
当然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晨起时不要突然大幅度锻炼,否则神经兴奋性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总结
改善生活方式,重视血压血脂管理。
在本文的最后,小编想说的是,面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我们能做的不仅是有效的预防,更重要的是,为自己配置优质的保险产品组合(如重疾+医疗+意外),用医疗险解决医疗费用,用重疾险填补术后如无底洞般的康养费。只有做到全面管控风险,才能做到当风险来临时的临危不惧,才不会像文章开头视频中的那位患者的儿子,面对高昂的手术费时,在一分钟之内,放弃了对父亲的治疗。毕竟,当重疾来临时,治疗就还有希望,不治疗的话,真是希望渺茫;很多病有机会治,就看有没有钱;救或不救,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选择。
当然,如果有任何保险需求的话,请疯狂call您的中领天盛保险顾问哦!我们将以专业的姿态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yc/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