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联合发布单位:
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
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MKM)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
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之疫情开始快速蔓延,我国各省及境外均发现了确诊病例。截止至年2月22日,确诊病例已达到例。针对疫情,国家卫健委将该疾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要求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当前,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防控工作正有力、有序开展。众所周知,每年因不合理用药而死亡的人数非常巨大。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居家药物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药师,其使命是保证患者一辈子不用错药,促进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严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百姓居家进行药物治疗的背景下,药师如何提供药学服务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为此,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疫情期间百姓居家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与指导专家共识》。该共识由20多名国内顶级药学、医学专家共同撰写,分别从疫情期间居家的必要性和价值、疫情期间居家消毒的科学方法、医院开药的相关规定、长期居家药物治疗的管理、网络购买药品时注意事项、居家期间的寻医问药、居家期间的生活指导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期望能够为大众居家期间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1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必要性和价值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疫情已扩散至全国各省市和境外部分地区。为遏制疫情蔓延,国家号召百姓在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实行居家隔离。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该病对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除已确诊的患者外,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1]。因此,将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将已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是降低疾病续发率(secondattack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的有效途径[2]。针对当前疾病的流行趋势,对于未感染人群采取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措施,减少其与未知人群的接触,对于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也具有重要意义[3]。
建立以居家药物治疗患者为核心,以慢病药物治疗管理、合理用药宣教、药历管理为重点任务的居家药学服务体系,是促进合理用药、加强药学服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地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对老年人群体和慢性病患者等居家药物治疗人群尤为重要。居家慢病药物治疗管理的开展,需充分利用医疗机构、药店、区域药学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居家养老设施、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场所和渠道,通过电话问诊、网络在线问诊等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获取所需的药学服务,实现特殊时期药学服务的可及性,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4]。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发挥居家隔离对社会防疫的价值,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还需要百姓自觉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消毒、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共同抗击疫情[5]。
2疫情期间居家消毒的科学方法
2.1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与抗生素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
目前较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2)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精等。
(3)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
(4)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酒精)等。
(5)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
(6)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如来苏尔等。
此外,还有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等,属杂环类消毒剂;双胍类和季铵盐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己定(洗必泰)、苯扎溴铵等。
适合居家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碘酒、碘伏、紫药水、酒精(常用浓度为75%)、84消毒液(主要成分次氯酸钠)、94消毒液(主要成分复合季铵盐)、滴露(主要成分对氯间二苯酚)、来苏尔(主要成分甲基苯酚)、漂白粉(主要成分次氯酸钙)等。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6],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7]。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所有批准上市的脂溶性消毒剂及物理消毒方法,都能够有效杀灭冠状病毒。百姓居家消毒最常选用的有醇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3类消毒剂[8-9]。
2.2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含氯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和消毒效果与有效氯浓度直接相关,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也与其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质量分数直接相关,百姓居家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见下表1。
表1居家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消毒剂种类
有效成分
应用范围
使用方法
醇类消毒剂
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如手机、鼠标表面的消毒。
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min。
皮肤消毒:涂擦皮肤表面2遍,作用3min。
小物体如手机表面消毒: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
含氯消毒剂
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餐具等的消毒。
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手、皮肤等消毒。
物体表面如桌面、门把手等消毒时,使用浓度mg/L。
室内空气和水等其他消毒时,使用浓度应依据产品说明书。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化氢(以H2O2计)质量分数3%~6%。
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乙酸(以C2H4O3计)质量分数15%~21%。
适用于物体表面、室内空气消毒等。
物体表面:0.1%~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室内空气消毒: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用气溶胶喷雾方法,用量按10mL/m3~20mL/m3(1g/m3)计算,消毒作用60min后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用量按7mL/m3计算,熏蒸作用1~2h后通风换气。
2.3消毒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3.1一般注意事项[10-12]
(1)每一种消毒剂易单独使用;(2)避免将消毒剂混合使用;(3)有人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4)包装标签应清楚、醒目,避免用饮料瓶盛放,以防误饮;(5)置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位置,避免儿童误食、误用。
2.3.2含氯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配置:①配置、稀释或分装时应进行必要的防护,戴口罩、手套。②配置方法、稀释比例等需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③使用液应现配现用,用冷水配置,在空气流通条件下进行,配好后使用时限≤24小时。④建议将粉剂或片剂或溶液加入水中,不建议将水倒入装粉剂或片剂或溶液的容器中。
(2)使用:①消毒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②对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结束后,再用清水擦拭一遍。③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挥发性,一般不用于皮肤表面消毒。④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对有色织物消毒时应注意。⑤避免与酸性消毒剂如洁厕灵混合使用,一方面会降低消毒效果,另一方面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3)贮存:①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②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干燥、密封保存。③本品为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远离火源。
2.3.%酒精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①对酒精过敏者慎用,不得口服。②如单一使用酒精进行手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③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④不可用于空气消毒,不可喷洒或大面积使用,如拖地、擦车,使用时保持室内通风。⑤不应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⑥使用前清除周边易燃可燃物,避开明火。⑦给电器表面消毒前,先关闭电源。⑧酒精着火可采用湿抹布或采用灭火器扑灭,不可用水灭火。
(2)贮存:①存放容器必须密封,用后应盖紧,密闭,否则酒精挥发会降低消毒效果,且存在火灾风险。②贮存时应采用小包装,单瓶包装不宜超过ml,家中不宜大量囤积酒精。③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不要放在灶台等热源环境和电源插座附近。
2.4消毒剂误用、错用的应急处理
各类消毒剂中毒均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后应将中毒患者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加强监护[13-14]。
(1)皮肤接触后,应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患处至少15分钟,出现红肿、水疱并伴有糜烂渗出者应按皮肤科常规处理。
(2)溅入眼睛后,应立即使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有持续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可眼睛局部点滴氯霉素眼药水或涂抹红霉素眼膏,如果症状持续加重,立即就医,请眼科医生处理。
(3)吸入中毒者应立即转移至空气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或唾液流出时,及时给予吸痰处理,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支气管解痉剂等。
(4)口服中毒后,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尤其腐蚀性较强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禁忌洗胃。应立即口服~ml牛奶、生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保护消化道黏膜;不主张使用酸碱中和剂。积极补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发生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
(5)对症与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血液透析。由于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应注意营养补充。
3医院开药的相关规定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广大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2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纷纷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门诊延长开处方量的相关细则,具体见表2。
表2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疫情期间延长处方量的规定
地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关规定
处方延长时限
限制病种
东北地区
辽宁
关于临时调整省直医保门诊治疗特慢病就医结算服务流程的通知
3个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内蒙古
2月8日内蒙古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3个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华北地区
北京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开药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医字()8号]
3个月
对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长处方药品都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天津
天津医保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门诊处方报销工作的通知》[津医保局发()5号]
2个月
慢性病、老年病或其他稳定期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
河北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医保管理服务的通知》[冀医保函()13号]
3个月
慢性病
山西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3个月
门诊大额疾病(慢性病)用药,门诊特殊药品,以及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
华东地区
山东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优化省直协议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经办服务工作的通知》[鲁医保中心函()2号]
3个月
特慢病
江苏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转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苏医保发()3号]
3个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安徽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医保门诊慢性病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3个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浙江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保经办服务工作的通知》[浙医保发()4号]
允许各医疗机构可针对病人实际情况,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
华南地区
海南
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明确门诊慢性特殊疾病政策的通知》[琼医保()30号]
3个月
慢性病
西北地区
陕西省
陕西省医疗保障局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门诊保障工作的通知》[陕医保发()6号]
2个月
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
甘肃省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3个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西南地区
西藏
西藏自治区医保局再落实再细化疫情防控期间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措施
3个月
慢性病
4长期居家药物治疗的管理
4.1药物治疗药历的建立
强烈建议随时记录用药情况(品种、剂量、频率等)、不适或不良反应、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就诊或随访时医生或药师对自己当前药物治疗方案做一个全面、准确、快速的评估[15]。在此推荐慢性疾病患者建立自己的用药记录(药历),推荐的记录表格参照见表3。
表3居家药物治疗患者自我用药记录表格(药历)
(1)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男□女
出生日期
年月日
身高
厘米
体重
公斤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地址
紧急联系人信息
姓名
与本人关系
联系电话
家庭医生
姓名
联系电话
家庭药师
姓名
联系电话
过敏史
□无
□有(勾选或写上具体名称和表现):
□青霉素/西林类□头孢类□沙星类□磺胺类□其他:
具体表现:
主要诊断
1.
3.
2.
4.
(2)当前长期用药方案
药品名称、规格和厂家
处方来源
药品
来源
每次用量/
用药次数
用法
给药途径
开始日期
停止日期
备注
□医生处方
□药师建议
□自行购买
□医院
□药店
□餐前□餐后
□餐时□睡前
□口服□外用
□皮下注射
□其他()
填表说明(含下方其他表格):
(1)药品名称、规格和厂家填写示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每片30mg,拜耳医药。
(2)每次用量/用药次数填写示例:如每次1片,每日3次填为“1片/3次/日”。
(3)给药途径没有可勾选的,在下方括号内自行填写。
(4)备注:填写用法用量变动原因及其他可能影响用药的说明。
(3)保健品服用情况
用药原因
药品名称、规格和厂家
处方来源
药品
来源
每次用量/用药次数
用法
给药
途径
开始日期
停止日期
备注
□医生处方
□药师建议
□自行购买
□医院
□药店
□餐前□餐后
□餐时□睡前
□口服
□外用
(4)临时增加用药方案
使用原因
保健品名称、规格
处方来源
药品
来源
用法用量
开始日期
停止日期
备注
□医生建议
£药师建议
£广告
£自行购买
□医院
□药店
(5)居家用药疗效监测
血压监测表(高血压患者每日填写此表,每月1张)填表日期:年月
项目
日期
早起时(约早上7-8点)
午后(约下午3-4点)
睡前(约下午3-4点)
备注
(睡眠、情绪等)
血压(mmHg)
心率(次/分)
血压(mmHg)
心率(次/分)
血压(mmHg)
心率(次/分)
1号
/
/
/
.
/
/
/
.
/
/
/
31号
/
/
/
?血糖监测表(糖尿病患者每日填写此表,每月1张)填表日期:年月
血糖
日期
早餐(mmol)
午餐(mmol)
晚餐(mmol)
睡前(mmol)
备注
(饮食、运动等)
餐前
餐后
餐前
餐后
餐前
餐后
1号
.
.
31号
(6)物不良反应监测
不良反应的表现
(有则勾选,不能勾选的填在其他)
具体表现
(部位、大小等)
可疑药物
(不清楚可不填)
发生时间
处理措施
变化
趋势
消失时间
□皮疹□红斑□瘙痒□风团
□医院就诊
药品:
非药物处理:
□自我用药
药品:
非药物处理:
□消失
□好转
□不变
□加重
□恶心□呕吐□腹痛
□腹胀□腹泻□便秘
□干咳□咳痰□发烧□气喘
□头痛□头晕□失眠
□心慌□手抖□出汗
其他不适表现:
说明:请您每次寻医问药时将此表提供给医生或药师
4.2家庭药箱的管理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有“小药箱”,放些常用药品和慢性疾病的治疗用药。“小药箱”备用不当也会发生问题,如过期药品、假劣药品、错用和滥用药品、一次性药具处置不当。因此,家庭药箱必须注意存放和使用方法,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家庭药箱备药的选择
①根据家庭人员的构成和健康状况。如有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或儿童,要特别注意准备他们的常用药,如高血压、结核、冠心病、癫痫、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用药。
②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优先选择上市时间长、疗效确切的老药。因上市时间长的药品,不良反应已得到充分的临床证实,一般说明书上都有明确说明,容易预防和处理。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反应,不适于家庭备用。
③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尽量选择口服药、外用药。
④选择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发烧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的药品,以及一些外伤用的消毒剂和止痛药品。
⑤要特别注意,家庭药箱严禁放入家庭成员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物。
(2)“家庭药箱”应配备的品种和一次性药具
家庭药箱的目的是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应急和方便,所以药品要简单、适量、分门别类。以下几大类药物是家庭药箱中必备的,每一类中列出常用药物,可从中选出2~3种备用。
①感冒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②解热镇痛药及感冒对症治疗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③镇咳化痰药:复方甘草片、氨溴索、川贝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④清咽消暑药:藿香正气胶囊(水)、人丹、十滴水、草珊瑚含片、金果饮等。
⑤消化系统药:酵母片、乳酶生、黄连素、开塞露等。
⑥抗过敏药: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
⑦急救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
⑧外用及消毒用药: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百多邦软膏、安尔碘、碘伏、75%乙醇、风油精等。
⑨建议药箱中备用的物品:一把镊子、剪子,外加创可贴、消毒纱布、棉签、胶布、绷带、冰袋、体温计,有条件的还可准备血压计、血糖仪、氧气袋。
同时备有一本药箱中药品使用手册和急救知识手册,并记下、等呼救电话。
(3)家庭药箱的药品管理
①建议选用市场出售的专用家庭药箱。
②分门别类将内服药与外用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品与保健品分开放置。
③建议制定药品使用手册或使用标签,标注药名、规格、数量、有效期(或失效期)、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④药品保存一般要求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个别药品需要冰箱中保存(注意:绝大部分是冷藏保存,极个别需要冷冻保存)。
⑤药箱应固定地点存放,选择的地点应方便取用,且小孩不易接触,卧室和客厅为首选,而不宜放在厨房、厕所、阳台。
⑥3-6个月清查药箱,凡是超过有效期、变质、标签脱落的药品,应废弃不用,按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必要时及时更新。
⑦保留药品说明书,养成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不清楚应咨询药师。
(4)特别提示
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服和注射抗菌药物(抗生素)均为处方药,不能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应该咨询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4.3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yc/1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