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治疗进展 >> 正文 >> 正文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18-3-2
摘要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妥善作好各种术后处理也是使病人获得理想疗效的必要保证。

▲术前准备

一、正确选择适应证、识别高危病人

适应证:各种AP(SAP、UAP)、MI(AMI、OMI)、CABG桥病变引起的AP及AMI、被桥血管保护的冠状动脉本身血管病变(含LM)、AMI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LVEF0.3)、多支和远端血管病变、同支多处病变。A、B、C型病变(B2/C型复杂病变:长、偏心、不规则、钙化、血栓、溃疡、分叉部、45o弯曲、次全或完全闭塞、口部病变)。年龄无上限。

禁忌证

1.绝对:50%狭窄且无心肌缺血证据。2.相对:①未保护的50%LM末端病变或LM等同病变;严重弥漫性多支病变(尤其DM病人,累及LAD口部或近端),且LVEF0.4,估计再狭窄率高、术中风险较大者。

②凝血机制障碍(出血或严重高凝)、活动性出血(消化道溃疡)、严重感染。③CTO病史3m,闭塞段20mm,闭塞段前有分支、无残端或已形成桥侧支,估计成功率不高者。④AMI急诊介入时的非IRA病变。

高危病人:年龄65岁、女性、LVEF0.35的充血性心衰、三支病变、LM病变及供血范围较大的RCA或LAD口部病变、桥病变、AMI(尤其Killip3级以上者)、UAP、有OMI史、DM史较长、左心室增大,合并肾、肺、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多支CTO无侧支循环保护、B2/C型复杂病变(如血栓、成角、分叉、长病变、偏心、开口、钙化)、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二、术前常规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①择期PTCA:阿斯匹林(巴米尔)0.3,至少术前日晚及术日晨各1次;抵克立得mg,Bid,术前至少48h开始服用。

②急诊PTCA:尽早顿服阿斯匹林0.3及抵克立得(后者不能马上起效);或氯吡格雷mg(4片)顿服,可在4h发挥作用。

2.溶栓治疗:对AMI拟行急诊介入者,医院可立即静脉用溶栓剂(UK、SK、rtPA等),然后尽早转送至医院,以便争取早期再通并提高急诊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并可能减少术中微血管栓塞造成的无灌流、慢灌流现象。

3.治疗心肌缺血的常规药物: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阻滞剂。手术当日停β-阻滞剂。

4.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可用于UAP。

5.镇静剂。

6.抗生素不常规使用,老年人、DM、原有感染、免疫力低下者须用。

三、特殊病情病人的术前处理

1.DM:术前最好将空腹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术当日上午追加常规用量半量的中、长效胰岛素,适量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严重高血压:应将血压降至/mg时再行手术比较安全。

3.换瓣术后口服法华林者:术前3~4天停服华法林,当日改用静滴肝素0u/h左右,维持ACT秒以上,或PTT比正常延长2~3倍,待INR降至2.0时,次晨即可考虑PTCA。术前INR须降至1.5,停肝素2h,在此期间内完成SCA及PTCA,术后拔管后继续静滴肝素,并从术后当日起恢复口服华法林(5~10mg/日),两药并用至INR达2.5~3.0时停肝素。

4.慢性肾功不全:术后急性肾衰发生率约9~16%。故CCr30ml/min、无血透条件时一般不行介入治疗。拟行介入治疗者术前1~2日须补充速尿等襻利尿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醇抗炎药、庆大霉素等);术前或术中给25%甘露醇ml、30min滴完,或给NS、GS以扩溶补液;术前12~24h持续静滴小剂量多巴胺(2~3ug/min.kg)扩张肾小动脉以促进利尿。

5.对造影剂、阿斯匹林、抵克立得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术前一日及术前即刻给地米、抗组胺药、异丙嗪,术中须用非离子造影剂。对Asprin导致术中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者,最好推迟PTCA,先为病人行脱敏治疗。轻度过敏者可行PTCA,术后用抵克立得替代。对抵克立得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或华法林替代(维持INR2~3.5,4~6周)。严重过敏反应者(休克、喉头水肿)应立即给地米、肾上腺素等抢救。

6.心功能不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使心功能尽可能纠正到最佳状态且能平卧24h以上,术当日的术前、术后静注西地兰、速尿、静滴硝普钠等,以防止介入治疗诱发急性左心衰。

7.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可用烟酰胺、阿托品、激素、临时起搏等使其心室率50Bpm;VT、Vf者可用可达隆、心律平、利多卡因或DF使其恢复窦律;快速房颤可用西地兰、倍他乐克等使心率≤Bpm。

四、心理教育、术前医嘱、家属签字及术前讨论

1.术前心理教育:由医生、护士共同完成,尤其对首次接受介入治疗并拟将SCA与介入治疗同台完成(adHocPTCA)的病人,向其说明介入治疗的必要性、简单过程、手术前后配合注意事项(如台上屏气、术后床上排便等),以及手术成功后将为其带来的益处等,使其保持镇静、增强信心。

2.术前医嘱:

①常规药物(阿斯匹林和抵克立得)。

②充足血容量。

③检测血清离子、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心肌酶、尿常规、特殊免疫学检查(甲、乙、丙肝炎抗元、抗体、HIV、梅毒血清学等)。

④18导心电图。

⑤心脏超声及X胸片。

⑥与家属谈话。

⑦高危病人查血型和配血,必要时通知外科备台。

⑧双侧腹股沟备皮。

⑨检查两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如拟行桡动脉介入治疗,应行Allen试验(同时按压桡、尺动脉,嘱病人连续伸屈5指至掌面苍白时松开尺侧,如10sec内掌面颜色恢复,说明尺动脉功能好,可行桡动脉介入治疗)。

⑩不需禁食水,仅嘱其适当限制摄食量,饮水量如常。

3.家属签字:

①严格履行签字手续,签字单上注明介入治疗的各种风险和并发症,对高危病人要反复交待,要求直系亲属签字同意。

②需要接受特殊介入治疗方法(如IVUS、Rota、CB、DCA等)的病人,向其家属说明原因、费用、并发症等。

③需要分次完成者向其说明原因及间隔时间。

④交待再狭窄的可能性、处理方法及高危者行紧急CABG的可能性。

4.术前讨论:由上级医生召集各级分管医生及导管室人员,认真讨论是否为适应证、手术时机是否合适、有无反指征、预计手术并发症出现的机率、识别高危病人并给予特殊重视、检查各项术前医嘱及签字是否完成、根据不同病情安排合适的手术人员、提前完成器械准备。

五、阅片及器械准备

1.仔细阅读SCA影像(含分次完成、尤其是即期完成介入治疗者):充分了解冠脉病变部位(血管、节段)、支数(单、双、三支)、病变数(含同支多处)、狭窄程度、病变特征(如是否有分叉、钙化、血栓、桥病变、偏心、成角、长病变)、血管直径、TIMI血流、CTO者有无侧支及侧支血流。有无冠脉畸形(瘘、异常开口、动脉瘤等)及其循环优势型等。

2.仔细阅读LVG或主动脉根部造影影像:了解左心室大小、LVEF、LVEDP,有无LV血栓、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室壁运动(低、无、反向运动及其部位)、有无室壁瘤及其大小。

3.根据临床及冠脉影像学决定介入治疗方案,并做好相应器械准备:如长病变准备长球囊、长支架;钙化病变准备Rota;分叉病变准备CB;休克、肺水肿及充血性心衰病人准备IABP;心脏传导阻滞或准备扩张较大的优势RC或优势LC病变时,要准备临时起搏;外周病变准备长鞘、泥鳅导丝、桡动脉穿刺器械。完成高危复杂病变的导管室必须设备齐全、器械完备。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

来源:HAOYISHENG

赞赏

长按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jz/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