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的第11个穴位:神道穴。出《针灸甲乙经》。
位置: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垂直向上摸2个椎体(即第5胸椎),该椎体棘突下凹陷处即为此穴。
释文神,天之气也。
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
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通、冲道名意与神道同,通为通道,冲为冲行。
能治疗心肌缺血神道穴可以治疗各种心脏疾患,尤其对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有着不错的治疗作用。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脏器,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大多由于膳食不合理、运动过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血管狭窄、血液流通受阻。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以及某些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患有心肌缺血,稍稍做点活动,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跳加快的症状,严重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危及生命。治疗心肌缺血之法——刺激神道穴:点按法,按揉法,艾灸,拔罐。
点按法:拇指按在神道穴上,逐渐用力深按,保持6秒,然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天2-3次,每次点按神道穴5-10分钟
按揉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在神道上,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摩,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天2-3次。
穴位配伍1.配关元穴治身热头痛。
2.配神门穴治健忘惊悸。
3.配百会穴、三阴交穴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
4.配心俞穴、厥阴俞穴、内关穴、通里穴、曲泽穴治胸痹。
5.配心俞穴治癫痫。
6.配神门穴、三阴交穴治失眠、健忘。
7.配关元穴治头痛、身热、寒热往来。
8.配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风痫,神昏。
9.配少海穴,有行气清热养心的作用,主治心悸,多梦。
10.配幽门、列缺、膏肓俞,治健忘。
功效主治功效:宁心安神、清热散风、清热平喘
主治:心神及外感疾患等:如心痛,惊悸,神经衰弱,癔病,小儿惊痫,瘈疭,心脏病,身热汗出,咳嗽气喘,风寒汗不出,疟疾,项强背痛,肋间神经痛,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怔忡,气喘,失眠,癫痫,目痛,视物不明,头痛,腰脊强痛,肩背痛,发热,中风不语,心惊,咳喘,小儿风痫,增生性脊椎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1.《针灸大成》:主伤寒发热,头痛,进退往来,痎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失欠,牙车蹉,张口不合。小儿风痫,瘈疭,可灸七壮。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五椎下间主肝热。
2.《针灸甲乙经》: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神道主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痃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可灸七七壮至百壮止。小儿风痫,瘛疭,可灸七壮。
日常保健1.针刺: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
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下背或前胸部。
《针灸大成》:禁针。
注意:神道穴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
2.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3.按摩:用双手中指指腹互相叠加,用力揉按神道穴3~5分钟,可缓解心脏供血不足,治疗心绞痛、心脏不适。
4.拔罐:每次留罐10-15分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jz/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