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治疗进展 >> 正文 >> 正文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1-7-23

大量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因素关联非常密切,1/3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可在强大的精神压力或者心理应激状态之下,导致心肌缺血、血压波动、心律失常,以及诱发心脏事件甚至是猝死。

01

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SIMI)

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SIMI),又被称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是指患者在心理应激下诱发的心肌缺血,其不同于运动和药物负荷引发的心肌缺血。

在应激情况下出现心肌缺血,在心情稳定或平静时心肌缺血消失,而MSIMI阳性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较差,主要原因是MSIMI可使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事件的风险升高3倍以上。

02

出现MSIMI的原因

冠心病患者MSIMI发生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而与焦虑抑郁状态有关。

在第69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最新披露的研究结果中指出,对于某些心脏病发作后幸存的人群来说,精神压力(而不是身体压力)似乎是心脏病反复发作或心源性死亡更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此项研究纳入了既往8个月内曾因MI住院的≤61岁(平均年龄50岁)的名患者,经三年的随访研究,相较于无MSIMI的受访者,MSIMI患者的心脏病发作或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发生率增加了一倍以上。对临床危险因素和抑郁症状进行校正后,急性精神压力与心脏病的发作或死亡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关系;相反,常规压力导致的缺血与主要临床终点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03

MSIMI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发生MSIMI与多项危险因素有关如性别、基础心功能状态及自身心理素质。

01

性别

性别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MSIMI。

02

心功能状态

严重左心室功能异常(LVEF≤30%)的冠心病患者较左心室功能正常(LVEF≥50%)的患者更易发生MSIMI。

03

心理因素

抑郁症状与MSIMI有关,而与运动和药物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无关。

04

MSIMI的诊断流程

01

可先于静息状态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02

然后立即行心理应激诱导试验,测试满5分钟停止,然后立即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03

若符合以下情况,则可诊断存在MSIMI:(1)出现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运动异常恶化;(2)LVEF减少5%—8%;(3)心电图显示2个或以上的导联发生ST段改变(压低或抬高)持续≥3个连续心跳。

05

MSIMI的治疗

01

运动治疗

适度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恢复和MSIMI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要注意:

01

实施运动前需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并且运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和修正运动处方。

02

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步行、骑车、爬山、游泳、打门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其他形式如有节律的舞蹈、传统拳操也是合适的运动方式。

03

运动强度,对于身体较好、病情稳定、经常运动的患者可达到70%~85%最大心率;对于体质弱,缺乏运动的患者应在60%~75%最大心率为宜。

04

推荐运动时间为16:00~18:00,每次运动持续30~60min,运动频率为3~5次/周。

05

运动过程中如发现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下颌,表现为酸痛、烧灼感、紧缩感或胀痛)、无力、气短、骨关节不适(关节痛或背痛)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02

药物治疗

冠心病常规用药+抗焦虑抑郁药和(或)中药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MSIMI的常用联合用药方案。

研究发现,连续6周的抗抑郁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心脏生理状态。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理应激导致的室壁运动障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

PS:上述药物均为处方药物,请在医生处方的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以免发生危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jz/10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