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25岁ldquo巴啦啦小魔仙rdq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1-4-16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刚进入年

健促君就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巴啦啦小魔仙的女主凌美琪的扮演者

孙侨潞过世的消息

网友纷纷评论

大多表示不敢置信

也有人称多希望这是假的

无独有偶,又一位95后因熬夜过劳猝死的消息,也震惊了很多人。多位网友爆料,一位98年出生的女员工因高强度工作而透支身体,在下班的路上猝死。凌晨一点下班,倒在回家路上,年仅23岁!

  

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加快透支健康的速度。吸烟、酗酒、熬夜、久坐、压力过大.....难怪很多人调侃自己,20岁的年纪,80岁的健康。

都说人在中青年阶段

应该身体康健才对

然而

心梗、中风这些老年病

却早早地把中青年人

写上了“死亡名单”

为什么心梗会缠上年轻人?

答案在这里!

体力劳动减少

一些年轻人出门乘车,上下班电梯,久坐于电脑前,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吸烟过多

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加重心肌缺血,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暴饮暴食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塞。

过度劳累

中青年心肌梗塞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有的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这种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肌梗塞。

压力过大

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往往会集中到一起。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发作。

心肌梗塞有哪些征兆?

看看你有吗?

1.根据疼痛部位判断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阵发性,也就是突然发生的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方,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2.根据发作诱因通常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吸烟等诱因。因为身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狭窄不能满足供血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相对的缺血,就可能发生心绞痛。3.根据发作时间长短心绞痛的发作往往是阵发性的,大多数人可能三五分钟就过去了,一次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心脏缺血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超过20分钟就会发生心肌梗塞。如果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4.突然的心慌憋闷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也需即刻就医。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

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在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此外,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时,又不能用其他疾病或原因解释时,也要高度警惕心肌梗塞来袭。

男女心梗发作信号不一样

持续胸痛和大汗

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确,主要是持续胸痛和大汗。

放射痛和恶心呕吐

女性患者则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对少见,有时“自己都说不清楚”。

虽然急性心梗时,胸痛会比较普遍,但还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或胃肠不适、肩臂痛、下颌痛、牙痛等。虽然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但一般来讲,疼痛在15分钟内缓解的是心绞痛,而持续的疼痛就要高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了。

心梗急救要闯三道关

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医院。

第三道关,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发病分钟内让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心梗是冬季多发性疾病

大多有冠心病病史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

及便秘等都是常见诱因

防心梗,控好1个指标

心肌梗死是由于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部分心肌会坏死,还有一部分心肌会像“晕过去”一样。

而冠状动脉的阻塞,离不开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日积月累的“破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因此,定期了解自己的血脂指标很重要。

建议:

1.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

2.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

3.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归根到底

生活中要多注意身体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感到身体不适时

一定要及时就医!

还有

千万不要再熬夜啦!

资料来源:新浪微博、广州日报、新华网、人民网

图片来源:unsplash

编辑整理: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运营服务:晶报社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