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齐美煜
10月8日,一年一度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年度获奖项目,凝结着无数赣鄱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彰显了江西智慧。这些项目和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又将如何助推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记者走近部分获奖项目,一探究竟。
引领食疗健康产品制造新潮流
胃病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胃肠道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如何利用食物预防和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制造出相关健康产品?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该团队完成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系列健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成果应用已有8年,引领了食疗健康产品制造新潮流。该项目获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针对“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难题,谢明勇团队自主研发了胃肠道模拟消化酵解系列装置,实现从口腔到胃部、小肠、大肠的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全过程模拟,可在临床试验前,实现胃肠道功能评价的前期精细研究。
古老中药炮制技术焕生机
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大量散藏于古代文献,长期以来传承与创新、研究与应用脱节,特色技术濒临失传。由江西中医药大学杨明教授领衔完成的“六种中药特色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与转化应用”项目,以“水飞、炮、干馏、药汁制、发酵、炆”六种特色炮制技术为切入点,创立了中药饮片高效、稳定、可控的工业化集成体系,极大促进了传统特色炮制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该成果获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目前,对附子的炮制大多是蒸煮,毒性仍较大。”让杨明教授骄傲的是,团队攻克了附子炮法技术与装备研究难题,首创微波炮附子关键技术和装备,通过化学、药理与毒效关系研究,证明微波炮附子毒性最小,具有特殊免疫促进与抗心肌缺血功能,并将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防控红壤坡地水土流失
红壤坡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土壤资源,但农事活动往往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洁团队历时10多年,攻关完成的“农事活动影响下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说起杨洁团队,来自项目成果推广区的宁都县水保局副局长符广东深有感慨。宁都是果业大县,不少人种植脐橙。早年,县里用奖补政策鼓励老百姓采取水保措施,但效果甚微。“年以来,杨洁团队来县里推广技术,当老百姓看到采取‘一控二保’保护性治理模式的土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治山治水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加入其中。”如今,行走宁都,目之所及,苍翠欲滴,水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让列车行稳致远
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快速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困扰。同时,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服役时间不断增加,轨道结构病害陆续显现,直接影响列车安全行驶。如何让列车行稳致远、绿色安全,是华东交通大学雷晓燕教授牵头的项目“轨道结构环境友好与安全服役保障技术”致力解决的问题。
历时8年,雷晓燕团队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南昌地铁1、2号线纵横穿越中心城区,沿线文物建筑和居民区密集,我们从中筛选了若干敏感建筑物进行环境振动精确预测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研发了区间和车站,直线和曲线,下穿、侧穿和立体交叉等典型复杂工况的减振措施。”雷晓燕介绍,项目成果在广州、深圳、南昌等地4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京沪、沪宁等10余个高速铁路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74亿元,间接经济效益62.74亿元。该项目获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稀土深加工上做文章
“江西拥有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我们将各类稀土产品进行对比发现,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稀土元素铽、镝,有的甚至是近百倍。发展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国家稀土产业战略的需要。”问及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的立项背景,项目负责人、南昌工程学院教授卢全国介绍说。
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南昌工程学院精密驱动与控制创新团队历时9年,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解决了磁化率精准调控难题,发明了多种应用器件,已成功应用于精密加工、发电机设计、振动时效等领域,对拓宽江西省稀土材料应用领域、推动稀土产业升级产生了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1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