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指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很多患者对结石的概念很笼统,只知道饮食不当、喝水少容易结石。除此之外,还有代谢紊乱造成高血钙症、高尿钙症;长期卧床、感染、水源、生活习惯、精神紧张、遗传等多种因素都会发生结石风险。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身体缺乏尿液的晶体抑制因子,才是尿路结石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结石和尿液饱和的关系:
人体的尿中含有形成结石的晶体,主要成分有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如果这些晶体在尿液中饱和度过高,就会自然沉淀,当晶体达到一定大小程度,沉积在尿路的狭窄处,形成结石的核心。饱和-过饱和-成核-晶体生长-晶体聚结-结晶停留-结石形成一系列物理反应形成结石。如果仅以尿液过饱和形成结石,有很多矛盾之处。几乎所有人尿液都有过饱和物质所形成的结晶,理论上所有人都应患结石,而事实并非如此。
结石和晶体抑制因子的关系:
人体尿液中存在有晶体聚合抑制物质,如焦磷酸盐、镁、多肽、尿素、粘多糖等,这些抑制因子和晶体表面的某些特殊部位结合即可抑制晶体的再生和聚合。如果抑制因子没有起到作用,便可导致结石形成。结石患者相对于非结石患者倾向于分泌更饱和的尿液。
尿液晶体饱和度和晶体抑制因子的关系
正常人体内这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被破坏,尿内晶体饱和度过高,或者晶体聚合抑制因子活性降低,都可以聚集晶体诱发结石。
如果体内不缺乏晶体抑制因子,或抑制活性降低,不但尿钙者不会发生结石,即使尿钙高于正常的倍数,也不会发生尿路结石。相反,如果缺乏晶体抑制因子,非但高钙尿症可以发生结石,正常人也有可能发生结石。因此,结石的形成,除了尿液饱和,缺乏晶体抑制因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发生尿路结石怎么办?
结石直径小于1厘米、周边光滑、无感染梗阻时,我们优先建议非手术疗法,比如多喝水,经常做跳跃运动,辅助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无效时,或结石较大,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都行不通手术治疗是最后治疗方法。
人们对尿液晶体抑制因子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临床上已经用尿液晶体抑制剂成功降低结石复发率。但它的真实面目,还有待今后更深入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1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