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食物中潜在的致命毒素你知多少?
详细:日常食物中潜在的致命毒素你知多少?
pixabay
前段时间,在黑龙江鸡东县,9人在家中食用酸汤子(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面条)出现食物中毒,导致8人死亡,让大众再次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该食品中毒事件刚被报道时,官方媒体判断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最后又证实是椰毒假单胞细菌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导致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是什么,为什么它的毒性如此之大?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细菌产生的毒素。易在酵米面、河粉、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中滋生。椰毒假单胞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所以在夏季时,如果食品处理不当,极容易让食物中出现米酵菌酸。
容易产生米酵菌酸的食物(若食品处理不当)
米酵菌酸,一旦中毒,病死率可达40%以上,目前对于它尚无解毒药物。它的耐热性很强。当它在食物中产生后,即使高温加热(℃煮沸)也不能破坏它。不过这种毒素对紫外线很敏感,阳光照射或室内紫外线照射下可以破坏它的毒性。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可以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呢?下面是预防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3条建议。1,为了生命安全考虑,不要食用泡发过夜的黑木耳和银耳。较安全的做法是放在冰箱冷藏室里泡发。2,尽量不要食用鲜木耳和鲜银耳。3,尽量不要制作酸汤子等发酵面食品黄曲霉毒素在这则酸汤子中毒事件中,刚开始官方判定是黄曲霉毒素中毒,那黄曲霉毒素又是什么呢?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在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素。发霉的花生、玉米和核桃因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最佳生长条件为33~38℃,最适产毒温度在24~28℃之间,故南方及温湿地区在春夏两季易发生黄曲霉素中毒。那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呢?1,在春夏秋季时,购买的花生和核桃,最好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防止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一旦发现花生和核桃长霉,就立即丢掉,不要食用。2,购买谷物杂粮时,尽量选择小包装最好是小袋真空包装的。如果发现谷物杂粮长霉,立即扔掉。布鲁氏菌除了这次酸汤子的食物中毒事件让我们意识到有害菌的致命性,前段时间兰州布病事件也再次引发大家对布鲁氏菌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sl/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