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食疗 >> 正文 >> 正文

口蹄疫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方法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0-11-24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口蹄疫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传染途径复杂,病毒多型易变,使得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也把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病原口蹄疫病毒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病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65个以上的亚型。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彼此不能交叉免疫,同一型的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病毒在水疱皮和水疱液中的含量最高,另外,血液、奶汁、尿、粪便中都含有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耐干燥和低温。高温和阳光易杀死病毒,在直射阳光下30分钟、煮沸3分钟均可杀死病毒。酸和碱对病毒的作用很强,所以2%乳酸、2%~3%氢氧化钠或1%~2%甲醛溶液都是良好的消毒剂。碘酊、酒精、苯酚(石炭酸)、来苏儿、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溴化苄烷铵)等对口蹄疫病毒无杀灭效能。

水牛、猪、绵羊、山羊、骆驼次之。感染后发病率为%,死亡率达80%新生仔猪对口路疫病毒最敏感,病畜,带毒家畜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患病动物通过水泡液,排泄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出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眼结膜、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物的途径传据。

另外,鸟类、限类、昆虫等野生动物范机控园楼该狗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来冷季节多发,般从秋末开始,冬季和早春达到高峰,但在猪只比较密集和猪群流通频繁的地区夏季也有发生。三、临床症状口蹄疫的潜伏期为2~10天。猪感染发病后,病初体温突升至40-41C,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蹄部皮肤、鼻吻、鼻孔和下颌及口腔黏膜有红肿、斑块,形成水疱,呈米粒至黄豆大小,内有灰白色或暗黄色浆性液体,水疱快速破裂,露出无皮区和上皮结节,形成暗红色溃疡。重者卧地不起,蹄壳脱落,迫使运动时常常尖叫。无并发症的病例恢复较快,通常2周内黏膜破溃即可痊愈,蹄部损伤可能会留下后遗症。高烧能导致妊娠母猪流产。由于病毒诱发心肌炎,仔猪的死亡率能超过50%,小猪或成年猪甚至在水疱形成以前就死亡。

四:病例变化

病死畜尸体消瘦,除鼻镜、唇内黏膜、齿龈、舌面上发生大小不一的水疱疹和糜烂病灶外,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也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死亡的哺乳期仔猪,胃肠可发生急性卡他样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包液浑浊,心肌变性似水煮过,其切面有灰白色或浅黄色斑点或条纹,称为“虎斑心”。

五、诊断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结合流行病学,一般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要与水泡病、水疱疹、水泡性口炎区别开,确诊则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动物接种试验、抗酸试验、琼脂扩散试验、ELSA、病毒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血清保护试验和RT-PCR技术诊断等。

六、防治有口蹄疫感染的地区可对易感动物每年接种疫苗1~2次。我国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必须达到%。平时要做好口蹄疫的免疫接种工作,选择与流行毒株相同血清型的口蹄疫疫苗用于猪群的预防接种。猪可肌内注射0型口蹄疫灭活油佐剂苗,免疫期可达6个月。仔猪在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妊娠母猪应在分娩前1个月接种。口蹄疫是一类传染病,危害严重,一日发生病情应及时报告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控制疫病的蔓延和发展。疫区内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扑杀后14天无新发病例,经全面彻底消每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告解除封锁。

?

口蹄疫特效药——金盾

厂家联系电话黄经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sl/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