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体格检查报告解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去医院或者体检中心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在心内科门诊总会有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的,多数咨询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心肌缺血。
这些朋友们大多都没有什么症状,只是体检在做心电图的时候提示心肌缺血,有一部分还是挺年轻的朋友。其实,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在临床工作中是很常见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到底有没有心肌缺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指的是当心脏心肌灌注血流减少、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不能保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以伴有心绞痛或心前区不适的症状,也可以毫无症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一般来说,当发生真正的心肌缺血时,往往说明冠状动脉已经发生固定性狭窄,在此基础上,心肌的供氧和需氧失衡,从而导致病理性后果或症状发生。当然,这里我说的是真正的“心肌缺血”。
而我们在体检报告中看到的“提示心肌缺血”这个词,只是一种心电图的常用报告术语,与此相近的还有“心肌呈缺血性改变”“提示心肌供血不足”“ST-T异常改变”等,仅仅是心电图范畴的东西,并不能确诊冠心病。目前靠心电图能够确诊的心脏病只有两种,一种是急性心肌梗死,一种是心律失常。简而言之就是说,心电图做出来的心肌缺血并不靠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假性缺血”。
因此,在拿到一份报告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时,心内科医生一般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后再下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定论,有时候还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一些对冠心病有筛查意义的检查。比如,对于年纪较轻,又不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这时的“心肌缺血”就十分可疑,就要结合症状来看,如果没有症状,大可不必进一步检查,或者先观察;如果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就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如心肌酶、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或一些能够鉴别是否假性缺血的药物试验等,因为这些症状并非冠心病所独有。
如果遇到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超过45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另有冠心病早发家族史,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抽烟、久坐不动等,无论患者有没有冠心病的症状,为了能够早期筛查出冠心病,一般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尽管这种运动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但是结果阴性的话,排除率还是很高的。
而对于普通心电图查出的明显具备心肌缺血特征的患者,也可以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看看冠状动脉到底有没有病变。当然,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医生在经过对冠心病证据的采集和深思熟虑后建议的,往往是针对真正的“心肌缺血”。
因此,在体检发现“心肌缺血”时,大可不必贸然地为自己戴上冠心病的帽子,也不必纠结吃不吃药,更不建议上网查关于心肌缺血和冠心病的资料后买保健品吃。正确的做法是,咨询心脏科专业医生,依照医生的建议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警惕无症状心肌缺血
一般来说,心血管严重阻塞后会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常见心绞痛发生在胸部、心前区,但也有心肌缺血是无症状的,又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可能会造成心肌可逆性和永久性损伤。引起心绞痛、心律不正常、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它会在跑步、酗酒、激动、吸烟过度、失眠严重等情况出现时引起胸闷心慌,甚至死亡。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隐匿性使其成为“沉默的杀手”。如果患者平时无症状,但在跑步、饮酒、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情况下出现症状,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如果出现胃部没有反酸或嗳气,但运动后胃出现憋闷、胀满的感觉,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如果下颌骨疼痛扩散到下颌骨两侧,有时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也要提高警惕。
当怀疑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时,可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以发现有无心肌缺血存在;但若要确诊无症状心肌缺血,还是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最为可靠。
一旦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要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心肌缺血的防大于治,患者可根据自身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不用服药治疗;如果症状明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心肌、保护心脏的药物,家中也应该常备一些应急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平时应注意低盐低脂肪清淡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样预防心肌缺血(冠心病)
冠心病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危险因素有10项。其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3项,即性别(男性40岁,女性50岁)、年龄、家族史。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人们熟悉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还有肥胖、吸烟、缺少运动以及性格心理。其中,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A型性格常有这样的表现:过分的抱负、快节奏、高效率、好争辩、好冲动、固执、急躁、匆匆忙忙、大声说话、富有敌意、争意识强的行为模式。
预防冠心病当然是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着手。
(1)均衡膳食,避免摄入过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饮食做到低脂肪,不甜不咸,少食用油炸烹调的食物,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等,控制脂肪摄入量,忌食高胆固醇食物,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饮酒,少吃咖啡和浓茶。
(4)适宜体育锻炼。如果经常坚持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减缓血管老化。体育锻炼提倡“适当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开始体育锻炼之前,应该征求医生的意见。
(5)提高心理素质,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防止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心电图T波及ST-T改变分析
为什么医生患癌后治愈率更高
体检发现心脏早搏怎么办?
体检心电图查出“窦性心律”,问了医生才知道……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更准确的显示你的健康状况,却鲜为人知
长按2秒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yzl/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