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2日),市民潘先生和家人一大早就从南安康医院,给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送来一面锦旗。“特别感谢医护人员和医生及时抢救。”
原来,就在上个月,潘先生在3个多小时内,经历了7次的心脏骤停。幸医院,医生经过紧急抢救,保住了他的命。
上个月,潘先生9个月大的儿子,因为感冒,医院连续治疗了好几天。每天,潘先生都要一早从南安送孩子过来,下午再顶着烈日回去。来回一折腾,潘先生自己也感冒了。
7月29日上午9点,在医院输液大厅,见孩子已打上点滴,潘先生便坐下来打算休息一会儿。可是,他刚要拿出手机,就一下晕了过去。
“救命啊救命啊!”一旁的母亲,看到儿子突然倒地,还浑身抽搐,吓了一大跳,赶紧呼救。输液室里的护士们闻声跑来,将潘先生转移到地上平躺。
护士们拿压舌板放在潘先生牙齿中间,防止伤到舌头,发现潘先生还有脉搏后,立即拿来氧气瓶、呼吸器,给潘先生戴上。一名护士一路小跑,走员工通道,通知大家让路,其他人则火速将潘先生推进抢救室。
急诊科医生检查的结果是心梗引发的室颤(心肌的不规律收缩),他们马上给潘先生做电击除颤。可是,除颤成功后,本以为会稳定下来,没想到不一会儿又出现室颤。“出现一次室颤就非常严重了,出现多次室颤,在临床上称为‘电风暴’。”医生介绍说。
当天上午9点多开始抢救,直到12点40分确定病情稳定后,才将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在这期间,潘先生先后发生7次心跳骤停,经过医护人员反复电击除颤,才将“电风暴”控制住。
“如果是在黄金时间,四到六分钟之内,没有有效地抢救,那么病人抢救回来的几率就很小了,脑部就会缺血,甚至死亡。”医生介绍,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松懈,三个多小时连续作战,大家都疲累不堪,但想到能救回一条只有27岁的年轻生命,医护人员们都很欣慰。
(网络图)
作息紊乱、季节转换都要注意心梗
通常情况下
大家都觉得心肌梗塞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可是如今
却有一部分年轻人,也突发这样的疾病
医生表示
潘先生之所以会突发心梗
和他那段时间作息紊乱、较为疲劳有关
睡眠不安稳,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
从而诱发心梗
生活作息被打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也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此外,季节转换时也容易诱发心梗
这是因为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温度的变化会引发气压、湿度等的变化
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难以马上适应
心梗病人出现发病征兆或迹象时
旁边人要怎么做?
家属一定要让患者平躺休息
第一时间拨打
并要对心脏出现骤停的患者采取胸外按压急救措施
这样可以有效争取抢救时间
N海都记者陈晓婷通讯员何安阳
值班编辑郭蔚
权威发布!8月31日至9月6日厦门单双号限行,非闽D号牌车辆禁止驶入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yzl/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