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就为大家介绍静脉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临床使用存在困惑。
来源丨嘉音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事件链的每个阶段均能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在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领域中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之一。相信每位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口服用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应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在认识和临床应用上可能还存在误区。本篇就为大家介绍静脉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临床使用存在困惑。
快速心律失常
1.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的心室率急性期控制
①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
②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心力衰竭、无支气管痉挛患者患者;
③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
④心脏术后/非心脏手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者。
2.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前传型);
②即使静脉β受体阻滞剂未能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减慢心室率,此后再行刺激迷走的方法能有助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③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不明确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通过减慢房室传导,有助于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3.持续单形性室速
①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当基础疾病较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潜在低血压风险时,可考虑选用超短效的艾司洛尔进行试探性应用;
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短效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静脉钙拮抗剂终止特发性室速中等有效,且副作用小。
4.多形性室速
①伴QT间期延长:部分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患者,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多卡因治疗;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TdP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
②QT间期正常:应积极纠正病因和诱因,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可终止或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③特殊类型: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有效并被推荐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药物;自发性或应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CPVT患者,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①缺血发作的证据,症状和心电图改变;
②血压明显较基础血压升高;
③窦性心率明显增快或有快心室率房颤/房扑、室性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①KillipIII级、年龄>70岁、基础收缩压<mmHg、伴低心排出量状态(如末梢循环灌注不良),以及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原则上不宜应用;②对伴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基础心率<60次/分的患者,须慎用;③采用适当的给药剂量和速度,使患者在获益的同时确保安全,可以从小剂量滴定开始,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来调整药物的剂量。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
①我国指南指出,因心肌缺血诱发的ADHF,符合血压增高、心率增快、有心肌缺血证据条件的患者,可在基础治疗上积极应用β受体阻滞剂;
②欧洲指南指出,急性心力衰竭时可非常慎重的使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但如果有进行性心肌缺血和心动过速可考虑使用。
注意事项:①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将是安全有效的;②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静脉注射、随后口服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症状;③ADHF时,及时应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率,改善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④当ADHF合并快速房颤和房扑时,可采用静脉注射短效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治疗用药。
高血压急症
①主动脉夹层:首选静脉β受体阻滞剂(将收缩压降至mmHg,静息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如艾司洛尔或拉贝洛尔;
②高血压脑病:选用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剂量易调节的静脉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
③围手术期高血压:应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剂量易调节的静脉β受体阻滞剂更具有优势;
④重度先兆子痫与子痫:拉贝洛尔是重度先兆子痫与子痫的首选降压药;
⑤高血压合并卒中:首选静脉β受体阻滞剂,以尽快控制血压及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参考资料:
1.徐昌盛——静脉β受体阻滞剂临床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简介.
2.心在线——张宇辉: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最全总结
3.静脉β受体阻滞剂临床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yzl/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