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建华(上海交通大医院妇产科)
来源:《实用妇产科杂志》年8月第36卷第8期-
以往产后出血总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但随着孕产妇保健的重视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出血问题得到越来越好地解决,而心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危及母胎生命的主要病因,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其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大血管病变,而心脏病又包括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和功能异常性心脏病,主动脉疾病、夹层和严重高血压为主要血管疾病。心血管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增加了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的生存和生育机会,而心血管药物的发展以及药物对胎儿安全性认识的提高为功能异常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药物调控可能,也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妊娠机会,改善了妊娠结局。
但是因为妊娠的特殊性,孕产期心脏负荷的增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仍然存在较高死亡率。孕产期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及时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多学科联合管理以及选择恰当的终止妊娠时机和方法至关重要。
年,我国出版了首个《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专家共识》[1],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颁布的《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指南》是最为全面详细的指南之一,年ESC在年版的基础上再次对《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指南》进行了修订[2],而年4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公布了第号临床实践指南《妊娠合并心脏病》[3]。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对于产科医生来说确实有其难度,涉及到心内科、心外科、重症科、麻醉科等大量的产科以外的知识,优秀的产科医生要如同全科医生一样有着全面丰富的医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理解多种版本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技能,提高临床处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火眼金睛不漏诊
医学发展使得医学分工越来越细,亚专业的特色让每个医生专业性更强,专业技术更精,但弊端是医学视觉变得狭隘,全局观不够。产科医生在诊治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方面有时候就因为这种狭隘观而漏诊,延误诊断和治疗,有时到孕产妇严重心衰时才如梦初醒。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三类人群,一类是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并且妊娠后告知产科医生自己的病史;二类是平时活动正常,没有规范检查而不知道自己患病;三类是明确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但担心医生不同意妊娠而刻意隐瞒。
因此,产科医生面对每一位孕妇,都要认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增加相关的辅助检查。
基本病史
对于每一位来院产检的孕妇都要仔细询问过去史。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详细询问心脏病史,明确患者心脏疾病基本类型、是否有胸闷、气促、乏力、咳嗽等自觉症状。
如果孕前有心血管手术史,要详细询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心功能的改变及用药情况。
同时要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了解其是否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史等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可能相关的高危因素。
体格检查
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yc/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