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治疗原则 >> 正文 >> 正文

大家都知道黄芪最补气,它还有减肥的作用,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0-5-21
白癜风可以吃文蛤吗 https://m-mip.39.net/pf/mipso_5800189.html

许多人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应不应该吃补药,该补的没有补,不该补的瞎补。有的人比较瘦,就认为自己应该多进补,有的人比较肥胖,就认为自己应该多吃排毒药,不能补,害怕越补越胖。

就拿黄芪做例子,它大补中气,与人参同功,是典型的补药吧?可是它却有减肥的作用,你相信吗?

肥人多虚。大多数肥胖的人,都有气虚的表现。对于这些体虚而又肥胖的朋友来说,喝黄芪粥补气再好不过了。身体的赘肉都是代谢不掉的废物堆积而成。喝了黄芪粥,人体的运化功能增强,赘肉自然没有存身之地了。

而干瘦的人、经常口腔溃疡的人、上火的人通常阴虚火旺。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吃黄芪。

黄芪最大的功效就是补气,清代黄官绣《本草求真》云:“补气诸药之最。”针对各种类型的气虚都可以用黄芪调理,尤其是脾气虚。

气虚的表现

心气虚的表现是心慌、失眠;

肺气虚的表现是怕冷,自汗,爱感冒;

脾气虚的表现是食欲不振,舌苔有齿印;

肾气虚的表现是腰膝乏力,小便频繁。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

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

黄芪粥,古已有之。在苏轼的诗中,就曾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白居易有一首《斋居》诗写道:“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诗中的黄耆就是黄芪,而赤箭是指中药天麻。

黄芪、天麻之类在今人看来纯为药材,而在古人看来却可列入日常食谱。

从白居易到苏轼,自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上竟少不了这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古代儒医不分,乐天、东坡之辈想必也深谙药食同源之理吧。

黄芪可以消水肿。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防已黄芪汤,功效是利水消肿,可以治疗小便不利等病症。

中医把水肿分为阳水肿和阴水肿,阳水肿的特点是从上往下肿,阴水肿的特点是从下往上肿,黄芪适用于从下往上肿的阴水肿。

清代陆以湉《冷庐医话》记一医案:

海宁许珊林治山阴某王患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气喘声嘶,二便不通,命危。许采用生黄芪克,糯米30克,煮粥1碗,小匙频服。不久,喘平便通,肿亦随消。继加祛湿平胃之品,两月后独脚有钱大一块未消。后改换了医生,极力诋毁前面做法,改用祛湿猛剂,病人又渐至危殆。许某又用前方挽回,服用黄芪至数斤,最终使脚面之肿全消而愈。

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

第一步,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动作。

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黄芪粥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

这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气弱体虚的朋友,在三伏期间坚持每天喝黄芪粥,能够提升中气,增强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三伏天暑湿伤气,用黄芪进补正当其时。伏天太热,常使人感觉懒洋洋的,不想多说多动,有的人身体发重、头脑昏沉、出汗多、手脚发热,还有的人双腿浮肿、便秘等等,这些症状正需要黄芪的药力来化解。

黄芪补气更适合爱感冒的人。

爱感冒是气虚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表气不固就容易感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的时候不适合吃黄芪。

久病伤气、元气大伤的人适合用人参,人参更适合需要大补元气的人。

气血两虚的人更适合吃党参,党参补益脾肺之气,兼补血,但是不固表。

吃人参、黄芪、党参的时候通常不适合吃萝卜,因为萝卜行气。

但是如果气虚的同时有肚子胀等气滞的表现,补气的和行气的可以一起吃。

黄芪可以平时泡水喝,

每天用10克黄芪就可以了。

玉屏风散是黄芪相关的名方,

有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适合治疗荨麻疹。

        圣手道医

感谢阅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yc/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