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血管科顺利为一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完成了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并在血管内超声检查帮助下,完成了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药物球囊扩张术治疗。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药物球囊技术的成功开展,是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一次重大的革新与突破。
42岁的邓先生因“发作性胸痛2个月”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结合患者的情况,心血管科主任祁家祥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病变情况,以指导后续治疗。检查提示回旋支中段斑块浸润,局部60%-70%狭窄,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鉴于患者有缺血症状,为准确评估冠脉病变、指导下一步治疗,祁家祥遂为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血管内超声明确其血管腔面积仅3.79mm2、狭窄程度70%-80%,已经达到冠脉支架植入标准,遂予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药物球囊扩张术治疗。处理后再次导入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对冠脉病变情况及治疗后情况进行精准评估,提示其血管腔面积增加至6.62mm2、冠脉残余狭窄20%-30%,无夹层及血栓征象,达到预期手术效果。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数日后康复出院。
“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兴起的先进诊断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头发丝般细小的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进行度扫描,显示血管横截面图像,从而提供在体血管腔内的清晰影像。”祁家祥介绍,血管内超声是医生的“第三只眼”,延伸了医生技术可及范围,可以精确测定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在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均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科学性,避免了经验性支架植入,对冠脉介入治疗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番禺融媒记者潘晓均通讯员邓嘉星
图:医院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yc/1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