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治疗原则 >> 正文 >> 正文

中药黄芩的学习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1-11-9

01

中药:黄芩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种。

图片来源:网络

1.入药部位

黄芩的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2.炮制方法

a.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b.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

图片来源网络

3.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耐旱怕涝。野生黄芩主要分布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主产区,是中国北方野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

4.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

a.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

b.萜类化合物:黄芩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及二萜类化合物。

c.挥发油:黄芩各部位均还有大量挥发油活性成分,巩江等发现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主要包括烯丙醇、石竹烯等;舒云波等鉴定了黄芩中64种挥发油成分,如棕榈酸、薄荷酮、亚油酸甲酯等。

d.微量元素:药材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有量已逐渐成为衡量药材质量,判别药材道地性的重要指标。黄芩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不仅自身具有生理活性,还能与药材中所含的有机分子形成配合物以发挥药效。

e.其他:此外,黄芩中还含有多糖、β-谷甾醇、苯甲酸及黄芩酶等成分。

5.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a.解热、抗炎:中医遣方用药,辨证施治,实热证多以“热者寒之”的治则为指导,黄芩性寒,因此在临床上对实热证的治疗有一定功效。

b.抗微生物:黄芩具有较强的抑制微生物作用,其水煎液具有广谱抑菌作用,此外尚能抗多种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现代研究表明,黄芩素对细菌类如大肠杆菌、固着微球菌、人型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类如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型真菌、肺炎衣原体等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c.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细胞和组织,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多含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黄芩素、黄芩苷是黄芩中有效的抗氧化剂,对多种自由基,如超氧化物阴离子、氢过氧化物酶、烷过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均具有强大的清除作用。

d.抗肿瘤:随着对黄芩研究的深入,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抗瘤谱广,可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的多个环节,起到抗肿瘤的作用。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等成分是黄芩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但其机制各不相同。黄芩苷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增殖。黄芩素可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停滞在G1/S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黄芩素还可抑制皮肤癌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达到抗肿瘤目的。

e.保肝、抗溃疡活性: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保护肝损伤、治疗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以及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密切相关。

f.抗缺血再灌注损伤:黄芩的心脑血管保护活性主要表现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以及降血压、抗血栓等方面。

g.保护神经元:现代研究表明黄芩苷及黄芩素等成分对多种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药物。

h.调节免疫: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的双向调节作用,有望用于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i.其他:黄芩及其有效成分还具有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保护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抗寄生虫、安胎、抑制脂质堆积、抗光老化等作用。

本图文内容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所学,用来学习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感谢感谢!

——雨果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半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yc/10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