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0日,知名甬商吴国迪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京去世,享年60岁。2个月前,中国人寿原董事长王宪章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京离世,享年78岁。其实冠心病的阴影始终就没有离开我们......
近期,全球疾病负担的一项研究提示,~年间,全球增加的冠心病死亡病例中,中国占了38.2%。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这一期间的死亡人数增幅是“世界第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提到,推算我国现患心血管病人数为2.9亿,心血管病死亡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人数为万,死亡率为.46/10万,仍呈上升趋势。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我们不仅应着眼于冠心病的治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也是“保命”的关键一环。
冠心病=冠状动脉堵了?冠状动脉是一条环绕心脏的血管,主要负责供应血液濡养心肌细胞,使心脏获得日常所需的氧气及营养。若是冠状动脉“堵了”,变得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便会出现心绞痛;若缺血缺氧时间较长,则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这就是了人们口中常说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死亡人数远超于其他心脏病,而且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
为什么会“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内膜有脂性物质积聚,当积聚到某一程度,会使血管变窄,血管壁也会因此逐渐失去弹性而硬化起来,即老年人群常见的血管问题——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组织老化,变硬和增厚,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假如粥样硬化物突然破裂,里面的物质与血液接触,便会促使血栓形成,从而堵塞血管,使心肌局部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在与冠心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中,不健康饮食排名第一(69.2%),其次是高血压(54.4%)、坏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9%)、高血糖(25.5%)、吸烟(20.6%)、超重或肥胖(17.6%)。从年至年,高血糖、超重或肥胖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呈升高趋势。
有些人可能会想,冠心病都已经得了,避免这些危险因素还有作用吗?难道能逆转冠心病?虽然改变这些危险因素,无法逆转冠心病,但是至少可以不让冠心病变得更加严重。在这里主要讲一下三高:
“三高”也就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对冠心病的影响毋庸置疑。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3-4倍;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症,对冠心病的危害甚至超过高血压。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三高,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因为三高都是慢性病,平时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出现症状可能需要10多年慢慢的积累,因此有些人就会觉得无所谓,等出现状况,往往后悔莫及。
冠心病注意这几点01身体痛:八成患者日常生活受影响调研中72%的冠心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着胸闷、胸痛、心悸、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
而由于胸痛、胸部紧榨感和心绞痛的影响,约40%患者表示剧烈运动(如游泳或打球)会受到影响,约37%患者表示在提起或移动重物时会受到影响。总体有82%以上的患者表示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02心里苦:近一半人被“双心病”困扰
调研显示,约有43%的患者面临焦虑的困扰;在整体调研人群中,有44%的患者患有重度抑郁。
有些患者并不是真的心脏有问题,而是在手术后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总担心自己的心脏问题,不敢上班、不敢活动甚至不敢睡觉。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和改善,还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如果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却仍然有很多心脏病症状,应当想到是否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可能。治疗时除了服用心内药物外,还要进行心理抗抑郁、焦虑等的干预。
03负担重:50%以上患者需要他人照顾
整体调研患者中,约53%患者都不同程度上需要他人照顾。其中,大众媒体调研渠道患者的该比例更高,达66%。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治疗,可以有效挽救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手术后还需进行综合的心脏康复治疗,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其中药物和运动治疗是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的核心,同时还需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否则,术后依然存在心脏不适,会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迟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还会进一步加大冠心病患者的照料难度,增加照护成本。
冠心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病,患者除了要长期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之外,平时还应该注意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等;生活作息方面应该保持心情平和,尽量做到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但是也需要适当的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参考文献[1]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burdenofischemicheartdiseaseanditsattributableriskfactors,–:resultsfrom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EuropeanHeartJournal-QualityofCareandClinical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zljz/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