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点速递
11月13日至17日召开的AHA年会上,发布了一篇PARAGON-HF研究顽固性高血压亚组结果的Poster。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治疗HFpEF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即使在接受至少4类降压药物(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治疗后,沙库巴曲缬沙坦仍然可以降低HFpEF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BP)。
2|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HFpEF的重要诱发因素,高血压合并HFpEF常发生心肌代偿性重构,左心房肥大,舒张功能减弱进而导致患者心衰症状进一步加重[2]。研究显示,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衰发生率,提高5年生存率,并明显改善预后,但许多HFpEF患者难以控制自己的高血压[3]。PARAGON-HF是一项III期,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研究,患者在筛选期结束后进入为期1-4周的缬沙坦导入阶段(目标剂量80mgbid),随后开始2-4W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导入,单盲导入期结束后将患者随机分成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治疗组(目标剂量分别为mgbid和mgbid),研究中9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4]。
PARAGON-HF研究设计
3|设计方案
基线测量患者的SBP,根据顽固性高血压的不同定义将患者分组。检测从基线到随机分组治疗第4周、第16周SBP的降低程度;以及在第16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组相比较,SBP得到控制的患者比例[1]。
4|结果
随机的例患者中,符合组1顽固性高血压标准定义的患者共例(15%);符合组2定义的患者共例(24%);符合组3定义的患者共例(3%)。结果显示脑啡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MRA)的联合应用降低了SBP,并显著增加了SBP得到控制的患者比例。尽管使用了ABCD(A: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B:β受体阻滞剂;C:钙通道阻滞剂;D:利尿剂)类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仍然可以降低HFpEF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SBP(表)。
无论难治性高血压定义如何,治疗4周后,沙库巴曲缬沙坦均较缬沙坦更进一步降低SBP
无论难治性高血压定义如何,治疗16周后,沙库巴曲缬沙坦均较缬沙坦更进一步降低SBP
无论难治性高血压定义如何,治疗16周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SBP控制率均更高
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治疗HFpEF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在即使接受了至少4类降压药物(包括MRA)的治疗后,仍有SBP升高的患者当中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6|延伸阅读
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年,心脏病学泰斗BraunwaldE和DzauV教授等发表专家共识,首次提出“心血管事件链”,即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始,引起血管和心脏的变化,如左室肥厚、心肌缺血,进而发展到心梗,最后导致心衰及死亡[3]。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链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到左室肥厚(LVH)到心衰,LVH在中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最早期出现LVH是人体代偿性反应,然而随着疾病进展,LVH可逐步引起肥厚心肌细胞结构改变、间质纤维化及心室重构,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危害性结果,例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减退,最终进展到全面的心衰乃至死亡[5]。高血压一旦形成,心室重构过程随之不可逆地启动,伴随和贯穿心血管事件链全程,是心衰发生的源头。沙库巴曲缬沙坦是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同时阻断RAS激活和利钠肽降解。从而产生更强的抗高血压作用[6]。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高血压合并CKD、盐敏性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显著降压,安全有效。
*中国已获批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适应症为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II-IV级,LVEF≤40%)成人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sl/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