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缺血治疗 >> 心肌缺血食疗 >> 正文 >> 正文

急性心梗盯上年轻人,知否,知否

来源:心肌缺血治疗 时间:2020-10-13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每每听到或者看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不禁要问,大家印象中冠心病是老年病,况且现在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何急性心梗这病魔纠缠上年轻人。半月前我们科从下午5点到夜里12点,三台急诊,2例年龄不到30岁。下面就各自危险因素、发病表现及机制初步探讨,找出些共性及特点,尤其高危人群,纠正可纠正因素,控制可控制病因,让急性心梗远离年轻人。第一例患者青年男性,28岁,突发心前区疼痛3小时,性质剧烈,持续不缓解,急诊入院。心电图提示下壁心肌梗死。床旁心损异常升高,冠脉造影如下:三支病变(累RCA、LCX、LAD,RCA为IRA),RCA远段后三叉前99%次全闭塞,LAD近段局限性狭窄80%(分出D1处),LCX中段50-70%弥漫性狭窄,RCA植入支架一枚,LAD择期处理。术后心脏超声未见异常。第2例患者青年男性,突发胸闷伴咽喉部疼痛4小时,持续不缓解,院外行尿激酶原溶栓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来院。心电图

床旁心损

造影结果

右优势,RCA中段70-95%弥漫性狭窄,LAD远段70%局限性狭窄,双支病变,累及(RCA、LAD,RCA为IRA),RCA植入3.5*30mm支架。

术后心脏超声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可控制的,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包括吸烟、饮食、运动等;可控制的包括血脂、血压、血糖、体重等;不可改变的包括早发家族史(父亲或亲兄弟55岁之前,母亲或亲姐妹65岁前心梗或心原性猝死)、性别、年龄、遗传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贡献排名:早发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支架术后危险因素排名: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高尿酸等。年轻人急性心梗特点:1.病程短,急性发病,没有预适应,老年人,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急性发作,有充分预适应。2.年轻人发病,多为急性心肌梗死1型,由于冠脉痉挛、冠脉血栓、冠脉栓塞、冠脉自发夹层、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冠脉内皮受损等表现,比如吸烟能诱发冠脉痉挛及内皮受损,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冠脉脉造影有6-8%表现为冠状动脉非梗塞性心肌梗死(冠脉狭窄<50%,心损升高),早期行血管内超声或OCT能明确病因。而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冠脉往往是多支、多处、弥漫性病变,需分期处理过冠脉搭桥比例高。3.发病急,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心原性猝死,院外死亡率高。4.作息不规律,熬夜,无运动,吸烟,不健康饮食等。2例患者病历特点:1.第1例有早发家族史,母亲先后行冠脉支架术及冠脉搭桥术。2.第2例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肥胖,外院冠脉溶栓后及时复查造影及介入治疗。3.熬夜,缺乏运动。4.都为多支病变,固定狭窄重,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说明可能有前驱症状,未予重视。5.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挽救大量濒死心肌细胞,心脏超声等未见明显结构及功能改变。后记:年轻人大多认为年轻身体好,觉得冠心病等很遥远,其实,以上危险因素透支健康,让心血管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心血管疾病会提前来临。再就是对胸闷、乏力、胸痛等表现不重视,毕竟典型急性心肌缺血容易鉴别,比如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感、烧灼感,放射至后背、左肩及前臂。而少见的牙痛、下颌痛、咽喉部紧缩感、腹痛、头痛等,不典型症状容易忽视,尤其是活动相关的,往往提示存在重度心肌缺血。少熬夜,多运动,健康饮食,并能及时发现心脏发出警报,科学诊治。急性心肌缺血,尽快实现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支架术后规律冠心病二级预防,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定期复查,能降低再发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xinlab.com/xjqxsl/8507.html